“苍枝新篁——徐秉方艺术展”于2021年10月15日在常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常州博物馆、常州市文化馆、常州虚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收藏杂志社、南通市崇川精典红木艺术家具厂协办,展期至11月21日。
徐秉方,1945年生于常州武进,2009年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常州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其父徐素白是享誉沪上的竹刻大家,徐秉方从小受父亲与海派书画大家熏陶,经过半个多世纪潜心刻竹、钻研手法和画艺,终将留青竹刻从传统刀刀模拟笔墨的窠臼中解放出来,被誉为“现当代中国竹刻杰出代表性人物”。徐秉方先生的竹刻作品在虚灵中见气韵,工致处纤毫毕现,写意处淋漓潇洒。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清雅俊秀的艺术风格,其留青竹刻成为最早进入佳士得、苏富比拍卖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作品之一,并入藏大英博物馆等海内外重要文物收藏单位。
留青竹刻技艺始于唐代,明代成为独立的竹刻门类,清代又有所发展。常州留青竹刻承袭晚明常州府竹刻名家张希黄所创“青筠五色”的独特技艺,又深受晚明文人趣味的影响,将竹刻与文人绘画的结合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留青竹刻巧妙利用薄如纸张的竹筠与竹肌之间的色差,运用各式刻刀以及不同雕刻技法刻画形象,从而产生与其他材质不同、精彩生动的视觉效果。徐秉方开创了留青山水云雾刻法,以“似用刀又不见刀痕”的手法丰富了留青竹刻的表现技法、扩大了其表现范围,开创了当代留青竹刻的时代面貌。在竹刻之外,徐秉方先生亦擅书画、能治印、精壶刻。
此次展览包括“毗陵竹翁”“君子匠运”“玉人容姿”“浮世清欢”“远山虚云”五个部分,展出徐秉方所作竹刻、书画、壶刻精品,共130余件(组),题材包括草木花卉、人物、山水及生活雅趣。展品中还有部分徐秉方之女徐文静、徐春静的竹刻精品。
同日,还将在常州博物馆召开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州市文化馆、常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徐秉方艺术研讨会”,届时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中国美院、清华美院、东南大学、福州大学、上海博物馆、江苏省非遗保护研究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及工艺美术大师,将共同聚焦徐秉方的艺术创作,围绕创作风格、艺术价值等方面展开广泛研讨。
此次展览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1. 这是徐秉方首次在家乡常州举办个人艺术展,比较全面、集中地展示了他的艺术人生。
展览不仅展出徐秉方大师最具代表性的竹刻作品,还展出其书画和壶刻作品。刀笔相生,徐秉方在留青竹刻技艺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离不开丹青艺术作为根基,同时,绘画也是他在竹刻之外追求艺术理想的新天地,其绘画作品被一些艺术评论家视为独创,自成一格。他的壶刻作品单刀直入、以刀代笔、构图别致,且运刀之前无需画稿,深厚的美学基础,奠定了其壶刻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境界。
展览不仅以丰富展品体现徐秉方的艺术造诣,还生动讲述了他的艺术生涯和人生感悟,反映了他与竹的因缘,他对艺术的钟情。展览中还能看到部分王世襄、翁万戈、叶义写给徐秉方的信件。通过观展,您可感受到徐秉方将精神追求寄托刀笔之间,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和对恬淡生活的真切热爱。
2.展出的竹刻、书画和壶刻题材全面,包括草木花卉、人物、山水及生活雅趣,均为反映徐秉方艺术水平的高质量代表作。
展览以作品题材区分章节。“君子匠运”展出徐秉方所作坚竹、傲梅、幽兰、淡菊、清荷、苍松等君子之友植物题材的书画、竹刻、壶刻作品,他刀笔下的植物呈现美善祥和的气象和昂扬的生命力。
“玉人容姿”展出人物题材的留青竹刻,多为高士和美人形象。徐秉方能在精准表现人物容姿的前提下,把握对象的风姿与神貌,雕刻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
“浮世清欢”所展出的书画、竹刻,内容来自大自然中的禽鸟虫鱼、门前的累累硕果、生活中稀松平常的食材,洋溢着自然的生机与浓郁的生活气息。
“远山虚云”展出徐秉方山水题材的竹刻、壶刻、书画作品。另外,徐秉方极为重视自我人格的修炼,刻竹是其追求人生大道的一种修行方式,这一部分还有徐秉方父女的释道经典竹刻作品。
3.展览体现了徐氏竹刻的家学传承。
展览中除了徐秉方的作品外,还有徐秉方父亲、近现代留青竹刻大家徐素白的竹刻代表作,以及徐秉方两位女儿的竹刻精品。
徐秉方幼承家学,耳濡目染,又从自身的学习经历中认识到工艺美术的传承必须后继有人。他倾力课徒,精心教导传人。其两位女儿徐文静和徐春静雏凤清音,分别获得省、市级传承人称号,在当代竹刻界亦享有盛誉。
4.此次展览的开幕式,还将举行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主持、王文章主编、林岩编著、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 徐秉方卷》,和由中国收藏杂志社编、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画说竹翁 徐秉方绘画集》两本新书的首发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承载者和传递者,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20世纪60年代常州成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传统工艺美术和老艺人得到重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形成一支常州留青竹刻专业队伍。而如今的常州已成为中国留青竹刻的中心,常州留青竹刻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2008年,常州留青竹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国家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在以徐秉方先生为代表的常州留青竹刻艺术家们的刻苦钻研、努力创新的历程中,常州留青竹刻技艺必将如修竹一般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重点展品欣赏
01
留青竹刻 独坐幽篁里书法臂搁 徐秉方
02
活体竹刻图轴 徐秉方
03
选竹图轴 徐秉方
1977年,徐秉方首次赴江苏溧阳为创作选刻材。在这个过程中他注意到,入山选竹常常会遇到一竿中意的好竹,但可惜的是此刻它还太嫩,不足以拿来为材,而且按照林区的规定也不能伐。如果不想错过,唯一的办法就是随手拾取锋利的石子,在竹根部刻上记号,请林区竹人代为保留。画中竹子正是根部刻有记号的那株。
04
留青竹刻 江山丽景臂搁 徐秉方
这幅作品系徐秉方自画自刻,远山丘壑绵密,峰石秀峭,山间悬挂流瀑;近处庭园里芭蕉、绿树、灌木交互掩映,屋舍鳞次栉比,湖面横一叶扁舟。徐秉方的笔墨和奏刀,意到神全,屋舍、窗格、瓦片、门前台阶刻画规整,比例精确。岸边的陂陀岸石、树干、远 、云霭又籍青筠的去留,而产生氤氲变化。
05
留青竹刻 点红尘臂搁 徐文静
在《点红尘》臂搁中,疏朗的右半部分一只轻巧的蜻蜓是点睛之笔,衬托着左侧盛开的月季花花瓣的娇柔欲滴,展现了刻者对虫鸟质感与形态的绝妙表现。虽然作品的大部分区域都给了月季花,但蜻蜓显然是真正的主角,面对似锦繁华,却只在花瓣上轻盈一点,蕴含着作者不沾不滞的人生态度。
06
留青竹刻 荷塘幽趣图臂搁 徐春静 刻 唐云 画
徐春静的臂搁作品《荷塘幽趣》,将唐云大写意的金石意味在竹刻上进行了完美的诠释,通过劲挺的刀法生动表现出荷叶、芦苇浓淡干湿的笔墨线条,巧妙地将传统书画艺术注意腕力、笔力的金石趣味转化成留青竹刻的刀味竹韵。荷叶脉络分明,清晰可见,花瓣重重叠叠,比附有情。
07
竹枝石块两相宜图轴 徐秉方
08
留青竹刻 竹石图茶叶筒 徐秉方
徐秉方爱用石的坚硬彰显竹之坚韧。墨笔写就的画面,有一种苍茫沉郁、古朴浑厚之气。他以墨色的浓淡变化将瘦石嶙峋的肌理表现得恰如其分,并在前景描绘一从繁密的竹枝,一撇一捺的用笔让竹叶的布局充满了书法的韵致。竹石也是徐秉方竹刻作品中常见的创作题材,尽管创作的媒介不同,但都彰显了艺术家的风骨与韧劲。
09
风竹图轴 徐秉方
狂风暴雨令人心潮澎湃,进而赋予了徐秉方创作艺术的豪情。“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风雨中,他看见竹丛中的竹子不畏恶劣天气,傲然挺立。他与千百年来的无数文人一样,被竹的坚韧风骨所折服,并以竹自比,点出世事纷繁,却仍不媚世不乱方寸的心襟气象。
10
枯木逢春图轴 徐秉方
11
留青竹刻 映日荷花别样红臂搁 徐秉方
12
紫砂壶刻 徐秉方
13
留青竹刻 杜甫像臂搁 徐秉方 刻,傅抱石 画
14
留青竹刻 芦苇塘里野鸭飞臂搁 徐秉方
15
南瓜缘镜片 徐秉方
题跋:读中学时是余生活最艰苦时期,有时槺粉麸皮都吃不上。有次村里好心人送来南瓜为我救急,渡过难关。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今已是盛年,人们生活幸福,每当在某市场见到南瓜,总会忆起当年情景。今天的南瓜品种已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改良成香甜可口的板栗南瓜,且以往是季节性作物,现在全年生产。芋头、黄瓜等各类农作物品种都已改良,故我的早餐是蒸南瓜一片、煮芋头三只、生拌黄瓜一条,清淡又美味。戊戌秋秉方刀余随笔。
16
留青竹刻 饱尝臂搁 徐秉方
这件作品中的蔬果各具寓意,葡萄为"酸”,荸荠是"甜”,苦瓜味“苦”,辣椒对应“辣”,喻示着徐秉方先生饱尝艺术人生的酸甜苦辣。
17
留青竹刻 黄山松云臂搁 徐秉方
18
流连忘返镜片 徐秉方
19
紫砂壶刻 徐秉方
20
留青竹刻 《道德经》 竹简 徐秉方、徐文静、徐春静
《道德经》全篇由330片竹简组成,以赵孟頫晚年的小楷精品为稿本,包括赵孟頫创作的老子自画像和陈洪绶的道德经题字,首尾有历代藏家的印章。通过徐氏父女三人对书法的理解和对刀的运用,原作静穆灵动之气被传神地诠释出来。用刀娟秀飘逸,既以高难度的留青技艺表现单个字体的浅浮雕状,又规矩而有法度地呈现整体笔势行气,章法严谨而不失原作书写意味。旁侧所配老子像,则体现了徐家竹刻在人物描摹上的虚实、线条和神韵特征。通篇气韵如行云流水,气势磅礴,既是对竹刻门类的出奇创新,也是对《道德经》经典的传承,代表了常州徐氏留青自身的巅峰与延续。
(常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