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积极向上的意义与内容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亘古永恒的追求,蕴含着千古岁月的智慧与情感。而吉祥图案就是人类在几千年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借以传达心声的媒介。明清瓷器中的吉祥文化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的祝愿与期盼,借其艺术造型和绘画纹饰给人以心理暗示,利用中国汉字独有的谐音或寓意功能,曲意含蓄地表达祈福与多种诉求,形成了“有画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特点。新岁伊始,济南市博物馆特举办《古瓷有意 吉祥止止——馆藏明清瓷器吉祥文化展》,邀您一起走进四海皆春、吉庆有余的瓷画世界,品味我国古陶瓷艺术的魅力与风采。
“岁寒三友”出自宋朝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指松与竹经寒冬而不凋,梅花自冰雪料峭中盛开,遂得“岁寒三友”的美称。它们早在唐宋文人的画卷中便展露身姿,又得诗人以词句百般称颂。明代《渔樵闲话》中有:“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时之岁末,万物冬藏,惟有三友在万籁寒冬之中,或傲然自立,或摇曳不折,或迎风而舞,三者形影相伴,正抒发了古代文人志士重名重节、百折不挠、超凡脱俗的情愫与志趣。
岁寒之首,松也。刘桢《赠从弟》中赞其:“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在中国人文文化中,松柏正象征着威武不屈的品格,或在悬崖峭壁之上,或在崇山峻岭之巅,松以其坚毅的品格,被古人赋予了坚守本性而不向权贵强权屈服之高贵品格。
清康熙青花松竹梅纹盖罐(三级文物,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
松之坚毅,竹之气节,梅之风骨。苏轼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白居易爱竹,“水能性淡为吾友 ,竹解心虚即我师”。魏晋以来,文人自比于竹之风盛行,因它“中空而自谦,摇曳而不折”,颇有不屈不挠、坚守气节、虚怀若谷、谦谦君子之德。傲然天地的梅,历来是孤芳自傲、超凡脱俗之化身。百花凋零、冰寒料峭,惟有梅花香自苦寒来,它从不与百花争奇斗艳,却在漫天飞雪中破蕊怒放,这恰恰是“富贵不能淫”、卓尔不群、不涉浊流的化身。
清道光粉彩松梅竹纹碗(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
“岁寒三友”广泛出现在瓷器上是在元青花瓷上,青花瓷胎釉温润洁白,青花之纹淡雅端庄,正是洁身自好的最好隐喻。忽必烈灭宋建元,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这一时期的汉人身份低贱,以蒙古贵族为中心、各族地主阶级参加的统治集团,对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在这种背景下,汉人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不愿到元廷入仕为官,为元朝服务,或躲进深山幽谷,或远离尘嚣,寄情山水,吟诗作画。因而被人格化的松竹梅便成为了代表他们操守与气节的体现。此时大量在青花瓷上出现的“岁寒三友”就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文观念的价值取向。此后,“岁寒三友”图便在历朝瓷器中代代相传。
清康熙青花松竹梅人头罐(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
意境悠远、寓意深刻、妙趣横生的陶瓷画卷中,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与艺术欣赏的广阔空间。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希望您有机会亲临济南市博物馆,一起来目睹《古瓷有意 吉祥止止——馆藏明清瓷器吉祥文化展》的别样风采!
展览时间:2022年春节——6月上旬
展览地点:济南市博物馆一楼三展厅
(济南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