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海城依山近海,物产富饶,人杰地灵。历史上,因其水陆交通便捷而成为辽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埠中心。在海城东南析木镇的缸窑岭村,一座清代琉璃窑厂——黄瓦窑正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荣光。
黄瓦窑是清代盛京(今辽宁)地区一处规模宏大的御用琉璃官窑,主要负责供应清代皇家宫殿、行在、陵寝、寺庙等建筑所需之琉璃砖瓦。从清前(天命)起家至清末(宣统)停烧,黄瓦窑历经清朝十二代皇帝,290余年,几乎与整个清朝相始终。其间虽几经兴衰但旧制不改,琉璃砖瓦的生产从未间断。黄瓦窑特殊的琉璃生产工艺以及为宫廷建筑装饰服务的属性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中国琉璃史和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2年以来,鞍山市博物馆对黄瓦窑遗址进行了持续的调查与发掘。遗址中采集到大量带有“大政殿”“永陵”“福陵”等字样的琉璃砖瓦,为研究清代辽宁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本展览以“物的传记”的文体,叙述这个御用窑厂隐秘而传奇的生命轨迹,在复原再现的同时加以辗转阐释,从中提炼出辽宁作为清朝“发祥之地”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故循着黄瓦窑的传记,即可追溯清代盛京宫廷建筑之美,源来这样……
第一单元 它的身世
黄瓦窑的名字揭示了它的身份与身世。黄瓦,即黄色琉璃砖瓦。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黄色一般只能由帝王使用,所以黄瓦窑也作皇瓦窑,就是给皇室烧制建筑构件的窑厂。据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重修五神庙碑》记载,“我县东南缸窑,旧有古庙一所。伯灵、火神、山神、土地,建自前明。至我朝改为黄瓦窑后,立窑神”。这说明从明朝到清朝、从缸窑到黄瓦窑,不仅仅是时代与称谓的变化,更昭示着黄瓦窑从民间走入宫廷进而走向辉煌的荣达历程。
黄瓦窑的鼎盛与侯氏家族密不可分。天命六年(1621),清太祖努尔哈赤兴师伐吊以得辽阳,并计划于太子河东岸建造新都——东京城。正值努尔哈赤为东京城琉璃砖瓦发愁之际,海州(今海城)析木城侯振举审时度势,将所制绿釉陶瓷运抵辽阳以示忠孝。此后,无论辽阳东京城还是后来迁都沈阳营建修缮宫殿、陵寝等宫廷建筑所需之五彩琉璃砖瓦,皆由侯氏黄瓦窑烧造。
随着黄瓦窑地位的变化,侯氏屡屡蒙受圣恩,在世袭琉璃厂提督的同时还出任佐领、税官之职,甚至入营出征在平定三藩等行伍事务中崭露锋芒。有清一代,侯氏俨然成为辽东一门望族。
“五·一”前夕,辽宁省博物馆辽宁地域文化系列展首展——“何处寻琉璃:海城黄瓦窑荣达的历史与文物”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展览将于2023年4月29日正式开展。该展览由辽宁省博物馆与鞍山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合作举办,为观众献上一场探索清代盛京宫殿建筑之美的文化盛宴。
第二单元 它的故事
在经历鱼跃龙门的完美蜕变之后,侯氏黄瓦窑把为清朝统治者烧造琉璃砖瓦作为自己的首要使命,让绵延千年的传统琉璃工艺绽放新的芳华。努尔哈赤、皇太极及入关后的历代清帝曾多次对侯氏一族委以重任,彰显了对他们精湛琉璃技艺的倚重。
侯氏黄瓦窑的工匠们秉承“天时、地气、工巧”的和谐造物理念,择一事,精一技,终一生。数百年来,他们抟土为器,将土与矿石等材料经过一道道工序制作成一件件兼有满、汉、蒙、藏多民族文化特质的精美琉璃;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琉璃这个领域里默默耕耘,把多种工艺融合在一起,把传统技艺发挥至极致,反复烧造,积极探索,追求至善至美的精神境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工艺。
黄瓦窑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科技与艺术内涵。黄瓦窑琉璃砖瓦的工艺、类型、釉色、纹饰等无一不是礼制严格,用物至极,既要显示君主的权威气概、宫廷的富丽堂皇,又要在细节之处体现出别致独到的审美意趣和满族崇尚自然的精神追求。一件件黄瓦窑琉璃砖瓦,向我们诉说着满族崛起、和合共生、文脉相延的宏阔历史故事。
第三单元 它的时代
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在辽宁东部山区不断发展壮大,拉开了明清鼎革的序幕。天命元年(1616),努尔哈赤在抚顺关外的苏子河畔登基称汗,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其子皇太极继位后,改族称为满洲(简称满),改国号为清。顺治元年(1644),满族入主中原,建立起空前大一统的专制帝国。
作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故乡和“龙兴之地”,清代辽宁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繁荣富庶程度远超前代。康熙、乾隆等皇帝先后数次东巡祭祖,其间,以“一宫三陵”为代表的皇室建筑又几经重修扩建,更加雄伟壮观,彰显陪都的繁华与帝王气派。
海城黄瓦窑遗址采集的这些琉璃建筑构件,虽历经数百年风雨却依然流光溢彩。特别是其中刻有宫廷建筑名称的铭文琉璃砖瓦,为我们探寻清代早期宫殿、陵寝、庙宇等建筑风格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黄瓦窑在清代曾盛极一时,但由于它属于具有“私有”性质的官办窑厂,其产品也主要是供给宫廷御用,因此随着清王朝的覆灭,黄瓦窑逐渐停烧、荒废,最终沦为无人问津的前朝遗迹。黄瓦窑的辉煌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剧烈变革的时代,更是辽宁地域文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
结语
从1621到1911,侯氏黄瓦窑穿越二百九十余年的荣达历史,凝结着辽宁地域文化的传统、特质与精华,体现了辽宁作为清朝“发祥之地”交汇融合、兼容并蓄的文化特点。以侯振举为代表的侯氏家族能够在明清鼎革之际的时代大变局中脱颖而出,靠的是对传统的承袭、法则的贯通以及多元素的融合。黄瓦窑工匠们演绎了传统琉璃文化的艺术风格,并在传统工艺技法的传承中不断赋以创新思想。传统与时尚,手工与机械,古法与科技,这些看似矛盾的命题正等待侯氏后人的发掘和探索。期盼黄瓦窑琉璃烧制工艺重获新生,为辽宁地域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辽宁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