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23年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福祉”(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今年,上海市“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博物馆点亮城市未来。它侧重博物馆与百姓、与城市的和谐共生,传播博物馆日益扩增的影响力,渐进成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截止今年5月,上海市已备案博物馆162座,约每1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目前,上海市正以“大博物馆计划”为引擎,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之都”,并助力上海城市软实力的全面提升。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全市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以赋能美好生活,点亮城市未来。
一、文化惠民,共享美好
博物馆惠民减免费开放。博物馆减免费开放是历年全市活动的品牌项目,其惠民服务广受市民游客欢迎。2023年上海市“5?18国际博物馆日”减免费开放活动汇集了沪上125家博物馆。
精品特展相约博物馆。来上海看大展、观文博,已成为市民游客爱上上海这座城市的理由之一,逛博物馆也已从生活新风尚进阶到“精神刚需”。今年活动期间,上海市博物馆推出系列精品特展,邀请市民游客共享博物馆文化之旅。
博物馆“有爱无碍”。博物馆通过完善无障碍设施、推出无障碍导览、举办专场教育活动等打造“有爱无碍”博物馆,让特殊人群能够无障碍地利用博物馆的公共文化资源,践行“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理念。上海博物馆面向听障群体,推出《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手语版。奉贤区博物馆建立服务中心,为特殊群体提供参观引导等便民服务。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联合静安区肢残协会开展残障专场参观讲解活动。
二、主会场活动亮点纷呈
上海主会场活动于5月18日在喜迎12岁生日的上海玻璃博物馆举办。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主席艾玛·纳迪(Emma Nardi)向上海主会场作视频致辞,为全城文博界送来祝福和寄语。
发布2022年度上海市博物馆年报,并通过历年年报数据剖析2017年迄今(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上海发布了全国第一份省级年报)全市博物馆事业发展概况,小结历年来变化并展望未来。
上海玻璃博物馆发布元宇宙行动计划,推出“SHMOG NXT”沉浸式实时3D虚拟体验。玻璃馆是在全市率先践行元宇宙理念与技术的文博应用场景,以形成与现实世界映射交互的虚拟世界,为观众创造艺术与科学融合的探索体验。
“博物馆荣誉市民”故事分享,宝山区于全市率先启动“博物馆感恩计划”。这些故事讲述了博物馆与市民间的温暖瞬间及博物馆如何启迪生活。同时,宝山区通过“反哺”“惠民”“融合”三大关键词,串联并首发全区范围的“博物馆感恩计划”。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与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及5A旅行社——锦江旅游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就“博物馆向持证导游开放带团讲解试点”率先签订合作协议。这是立足行业和市场发展需求,推动文旅融合的卓越实践。
三、联动融合,丰富博物馆创造力透射力
整合联动文博资源。各区整合文博资源举办系列活动,扩增博物馆的公共性和影响力。徐汇区以“聆听博物馆之声”为魂,推出博物馆系列音乐主题活动,邀请市民感受音乐的动情、聆听历史的声音。宝山区组织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围绕六大板块,将特色展品、技艺、文创进行集中展示。奉贤区推动博物馆走进街镇、社区,组织非国有博物馆馆长培训,推进非国有博物馆可持续发展。金山区以“做人民满意的博物馆”为主题,加强博物馆与学校、社区的互动。杨浦区推出“微旅游:城市漫步”“微课堂:博览视界”等系列特色活动。
博物馆走近身边。博物馆除在场馆主阵地开展活动外,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上海鲁迅纪念馆推进社区文化共建,为鲁迅故居所在的山二社区居民举办“一人一课”讲座——《鲁迅与版画》。童涵春中药博物馆为中小学定制“中华小药师”职业体验。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联合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三地两馆一校”的公益网络直播课程,为河南商丘向阳小学的学生们打开博物馆教育的窗口。
博物馆点亮城市。通过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大厅屏幕、花旗集团大厦、震旦国际大楼、东方明珠、白玉兰广场外屏以及地铁8号线、10号线等宣传,贯通浦东、浦西两岸,在全城营造国际博物馆日的浓烈氛围。
四、“大博物馆计划”与“博物馆之都”建设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表示,上海目前正在实施以上海博物馆为平台的“大博物馆计划”,坚持文旅深度融合,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增强全球城市对标,全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之都”,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体制完善的博物馆体系,更好赋能美好生活、点亮城市未来。主要举措包括:建设文化地标,打造世界级博物馆大集群;强化资源配置,构建博物馆双循环新格局;营造一流环境,激发博物馆创新创造活力;深化文旅融合,提升博物馆传播力影响力。
(转自上海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