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转自2023年7月24日《经济日报》
建设“博物馆之城”,是一项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城市文化魅力、促进城市文化创新的重要举措。我国“博物馆之城”1.0版本始于2008年前后,源于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纪念馆等实行全面免费开放带来的博物馆热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在场馆建设、文物保护、藏品研究、陈列展览、开放服务、教育传播、国际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日益成为世界博物馆发展的中心和热点。为持续推进我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印发《沙巴体育_bob体育博彩-公司*官网: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将博物馆之城建设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武汉、郑州、长沙、太原、成都、昆明、沈阳以及洛阳、苏州、青岛、潍坊、大同、潮州、佛山等30余个城市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计划或规划。
纵观各地博物馆之城建设,其共同特点是以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主,博物馆建设的资源基础和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更重要的是,这些城市均把建设博物馆之城置于夯实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之下,注重从城市建设方向和特色的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例如,河南把推进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作为打造黄河历史文化地标的重要内容,陕西宝鸡则围绕打造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定位建设博物馆之城。最具代表性的是首都北京,将博物馆之城建设作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以“城”为规划基准,立足一个城市就是一座全域活态博物馆,突出“馆城融合”,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博物馆之城建设深度融合,并提出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建设目标,显示出国内领先、国际争先的姿态。
从各地的实践看,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本质是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治理。在具体建设中,除了整体发展规划之外,出台地方性法规以提供制度化政策与财政保障是非常必要的。其要点有二:首先是将整个城市所有的博物馆和利益相关者纳入统一规划之中,平衡好不同层级、不同属性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利益关系;其次是充分发挥、充足利用好现有的文物、考古、遗产和博物馆资源、机构与人才优势,加强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避免重复,形成规模集群效应和城市品牌效应。
博物馆之城建设,博物馆是抓手,落脚点是整个城市。作为城市的IP,博物馆之城是城市文化遗产与现代空间的有机统一,不仅要展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还要塑造城市的当代风格、激发创新活力。因此,应突出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避免千城一面。像北京、西安、洛阳等古都城市与深圳、潮州、东莞等沿海城市,在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内容和风貌上应是差异化发展的。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的博物馆之城非常强调“吴文化”定位,延安则结合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侧重红色革命文化特色,具有借鉴意义。
当前,我国博物馆之城建设方兴未艾。应该看到,博物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在发展定位、体系布局、功能发挥、体制机制等方面尚需完善提升。为持续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博物馆之城建设应重点关注以下方向。
第一,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根本性基础,是市民对城市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同、热爱和欣赏。为此,要关注“人”这一关键要素,除了文物考古和博物馆专家,还要有一批关注博物馆事业并热心传播博物馆文化的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名流。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存在是影响博物馆之城建设是否活跃、深入和生动的关键。
第二,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对以博物馆人为代表的文化遗产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从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角度,努力与城市和社区的居民、机构、组织等保持沙巴体育_bob体育博彩-公司*官网更好互动,建立长效合作关系,并根据藏品特点、地域文化和受众需求等做好本地化教育和传播。
第三,建设博物馆之城要有国际视野和格局。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一定要把建成几座具有国内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博物馆作为中心任务,加强与国际同行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国博物馆特色与风采,传播中华文化精神价值,促进不同文明相互理解与尊重。
(作者系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