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了无数华夏儿女,孕育了厚重的大河文明。黄河流域的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距今5000年前后,中国早期铜器滥觞于黄河上游,青铜文明曙光初现;距今4000多年前,黄河中游出现了“器以载礼”的早期国家,奠定了以中原为核心的中国古代历史格局;夏代,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商周时期,中国青铜文化达到鼎盛。青铜器与礼仪的结合,形成中华文化中独特的“礼乐文明”,并成为王权之象征、国家之力量。
第一单元 星火燎原 独开生面
距今6000年左右,冶铜技术率先出现于西亚两河流域,距今5000年左右,传入黄河上游。我们的祖先将外来的生产技术融入本土文化,开启了漫长的中国化进程。风云激荡的古国时代,黄河流域各地区交流频仍,逐渐推进着“多元一体”的文化进程。
距今4000年左右,黄河中游的先民发明了复合范乃至容器铸造技术,为中国风格青铜器的生产奠定基础。作为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青铜器饰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拉开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序幕。
铜刀 齐家文化(距今约4200-3600年)长10.5厘米,宽2.2厘米 甘肃省广河县排子坪乡马奴来售甘肃省博物馆藏
铜臂钏 齐家文化(距今约4200-3600年)高5.4厘米,直径7.1厘米齐家文化博物馆藏
第二单元 鼎定中原 王朝崛起
中国的青铜时代延续近二千年,涵盖夏、商、周三代,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均位于黄河流域。
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朝,是中国第一个世袭的广域王朝,政治中心位于黄河中游豫西地区。二里头遗址是夏朝中晚期都城所在,青铜礼器与陶礼器组合使用,成为统治者用来明辨身份、和谐秩序的标尺,掀开了以礼制为核心的中华礼乐文明发展的新篇章。
随着夏朝势力的扩张,青铜文化也不断扩大对周边的影响,更被后继的商、周王朝所承传。
铜爵 夏代长19.8厘米,宽6厘米,高16.4厘米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
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夏时期长13.7厘米,宽9厘米1985年天水市文化馆移交天水市博物馆藏
第三单元 商邑翼翼 四方之极
公元前16世纪,成汤灭夏,建立商朝,青铜文明迎来第一个巅峰。郑州和安阳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青铜文明最发达的地区,青铜礼器种类更趋丰富,工艺更趋成熟,装饰更趋繁复,功能更趋复杂。以酒器为核心的器用制度成为商代礼制的重要标志。
经过500余年的发展,商文化已然超越黄河流域,影响至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的广阔地区,形成以“大邑商”为中心,四方辐辏的中国早期青铜文明格局。
三足提梁盉商代口径5.5厘米,通高29.5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兽面纹尊商代高41.6厘米,肩径28.8厘米1986年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第四单元 礼德治邦 无远弗届
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周人承继夏、商礼制,“制礼作乐”,形成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体系完备的“礼乐”制度,伴随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施,在全国范围推行,规范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礼制的象征,青铜礼器在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不断创新,使用地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将中国青铜文明推向又一个巅峰。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王室衰微,“礼”随时代而改变。青铜器大量用于贵族的日常生活,视为修身之“礼”,是礼制的延续。从全国各地出土的晋式青铜器,可知青铜器在当时应已成为商品。
43年逨鼎(甲)西周通高53.3厘米,口径46厘米陕西省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丰尊西周通高16.7厘米,口径16.7厘米,腹深14.6厘米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窖藏出土宝鸡周原博物院藏
尾声 礼制千年 儒风浩荡
“礼者,天地之序也”。礼最初是古人对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感悟,运用到人类社会中则形成礼仪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以尊崇“周礼”为核心,倡导“礼”和“仁”。“礼”体现秩序和制度,“仁”彰显古典人道主义精神,闪耀着中国哲学思想的光辉。
2000多年来,儒家思想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山西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