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国龙文化,上下数千年,源远而流长。1月10日,由嘉兴博物馆、南阳市汉画馆和南阳唐王府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龙起中华——汉画·明瓦中的龙文化”展在嘉兴博物馆南馆区二楼禾韵展厅启幕,展览将持续至3月10日。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龙也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因而现在人们多称“龙的子孙”“龙的传人”。龙文化也将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
南阳是中国汉画像石四大产区之一。始建于1935年的南阳市汉画馆,现收藏汉画像石达2500块之多,散落于民间的汉画像石更是不计其数。
古代器物上装饰的龙,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元明以降,惟皇室可以使用五爪龙做为装饰,民间仅限于四爪、三爪。这一规制,可以从明代宫殿龙纹瓦当中窥见端倪。明代五爪龙纹琉璃瓦,是王室宫殿、园林、墓葬建筑以及皇封寺观庙宇的专享。朱元璋洪武定鼎,建都应天府,是为南京;永乐朝迁都北平扩建宫城,是为北京。当时天下能工巧匠汇聚北京专事营造,所建宫城殿宇之屋瓦皆为五爪龙,施以琉璃釉烧制,其技术之精、数量之庞大,远超前朝各代。
明代实行以亲王藩屏国家的制度,诸子封王后,到一定年龄,朝廷会安排藩王们到自己的封地。对于藩王府建筑规制,有着统一的要求。其王城门楼、殿宇、祭坛、宗庙亦覆五爪龙琉璃釉瓦。有明一朝藩王府邸遍布全国各地,虽经朝代更迭,明廷陨落,三百余载风霜逝矣,今天的我们,可藉鳞鳞片瓦窥见明朝王室宫宇曾经的辉煌。
本次展览以龙为主题,精选八十幅汉代画像石拓片,其中大部分为南阳汉画,另外选取部分来自全国其他地区如山东滕州、江苏徐州、四川成都等地与龙有关的汉画一并展出,使观众对汉画中的龙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同时,为丰富展览内容,增添节日喜庆氛围,还选取了四十块来自明代故宫、各地藩王府宫殿龙瓦,共同组成《龙起中华——汉画·明瓦中的龙文化》展,恭贺新春佳节的到来。
(嘉兴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