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要求,世界遗产应建立展示阐释体系,通过博物馆等形式,将其突出普遍价值向公众进行传播解读。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种类丰富,但展示阐释体系仍有待完善。尤以考古遗址类遗产地,因地面遗存少、可视性差、不易理解等问题,展示阐释理念方法亟需提升。
受中国博物馆协会委托,在“腾博基金”的支持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于2023年5月正式启动“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化展示阐释现状评估”项目,以考古遗址类遗产地为例,首次开展沙巴体育_bob体育博彩-公司*官网: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展示阐释体系建设的全面评估。
项目由宋新潮理事长指导,汇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机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专业力量,邀请世界遗产、考古、规划、博物馆等领域的专家,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题调研与评估。项目组赴7项(10地)遗产地进行实地调研,包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良渚古城遗址、殷墟、秦始皇陵兵马俑、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元上都遗址、土司遗址等,并对大运河扬州、杭州段进行调研,与当地保护管理机构进行深入座谈,对其展示阐释工作进行分析。最终形成10万字的《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化展示阐释现状评估报告》,以及总计约20万字的各遗产地分报告。
良渚古城遗址调研 | 宋新潮理事长在良渚古城遗址开展座谈 |
海龙屯土司遗址调研 | 元上都遗址调研 |
调研发现,我国考古类世界遗产的构成要素清晰,保护管理机制相对完整,建设有博物馆、展示中心、陈列馆等集中展示空间,开展展示阐释的工作基础相对较好。同时,遗产地存在展示内容与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结合不够,环境要素展示不充分,博物馆展陈与本体、环境要素衔接较弱,技术手段参差不齐,公众层面传播效果有限等短板。
项目组提炼总结了作为世界遗产的考古遗址展示的核心原则和具体策略。强调进一步围绕突出普遍价值,构建突出普遍价值-特征属性-构成要素的展示阐释体系,彰显国家和文明宏大意义。报告指出,世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综合“博物馆”,支撑其突出普遍价值的遗产构成要素,就其最具代表性的“展品”。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展示与阐释,可引入博物馆展示理论,参考博物馆展览的方式探索展示方法,注重遗址展示体系整体性和系统性。
报告提出,考古遗址类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知识教育和传播的场所,更是生命与人格教育的空间,揭示古人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如何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不断适应和创新,通过对遗址的研究与阐发,人们能够了解古人的农业技术、建筑技艺、社会组织和精神世界,认识到作为一个人,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如何在社会中承担责任,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考古遗址类世界遗产的展示不仅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展示设计,能够更好地体现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展现国家和文明的宏大叙事。将考古遗址视作“大博物馆”,引入现代博物馆展示理论和技术手段,能够显著提升遗址的展示效果和观众体验。
基于课题成果,建议未来继续深化对遗址展示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创新展示方式,增强公众参与,推动考古遗址类世界遗产在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真正实现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专家咨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