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早期文明中的天文、音乐与数学的联系,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与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湖北省博物馆、编钟研究院协办的“律历同源——早期中国的天文、音乐和数学”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11月1—3日在上海天文馆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及香港的多家高校、研究所和博物馆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发表学术报告共27场。
“律历同源”学术研讨会于11月2日开幕,上海科技馆副馆长刘健向大会致辞,赞赏本次研讨会组织天文、音乐、数学三个领域的跨界讨论是国内首创,为鼓励多学科思想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希望会议成果能够尽快形成会议论文集,并在未来形成系列会议。
会议首日安排了7场特邀报告,上海交通大学纪志刚教授围绕律历起源及两者背后的数学理念进行了报告,南京大学赵益教授围绕律历同源现象背后的特殊宇宙观模式进行了报告,山西大学冯小波教授介绍了中国早期美学的起源及其与宇宙规律的关联,浙江大学蔡天新教授介绍了中国宋代数学发展的代表性案例,香港大学杨元铮教授介绍了考古学及文献学对于古代编钟音律功能的最新解读、温州大学王小盾教授(孙晓辉教授代)介绍了上古时间制度下历的最初形态及其同音律的联系,中国博协乐器专委会张翔秘书长则介绍了有关早期天文学和数学背景下的人造声的研究。
在第二天的交流报告中,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天文历法与音律的起源与演化、两者发展脉络中的联系渗透,以及如何还原早期知识体系中的数理框架等多个主题报告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共计20场报告。与会学者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并展开了热烈讨论。参会代表均对本次跨学科学术交流会的组织表示衷心感谢,称赞这样一种创新性跨学科交流平台的重要意义,纷纷希望未来能将“律历同源”这一主题可以系列学术讨论会。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上海天文馆的各个展区以及《宇宙考古》临展,对天文馆的整体设计理念、建筑及展示特色给予了好评。
(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