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书画世家,他是中国被埋没的山水画大师。在民国时期,还在读初中的他就被誉为“书画天才”。
他20多岁携一本册页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所工作,名动京华。
齐白石、叶恭绰、陈少梅、谢无量、马一浮、蒋兆和、于非厂、汪慎生、胡佩衡、吴湖帆、沈尹默、启功、王雪涛、商衍鎏、陈半丁等大家纷纷为他点赞。
他在绘画艺术到达高峰时,却戏剧性从云端掉入深渊,从此寂寂无闻直至孤老一生。
他叫江友樵,1926年出生于重庆,2002年去世。
“灵秀雄深”——江友樵书画大展由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与重庆文史馆和中共渝中区委宣传部以及渝中区文化委联合主办。展品主要来源于其家属、学生及一些艺术机构,共计百件。展品中不乏齐白石、启功、谢无量等大家赠送江友樵的精品。此外,还将展出江友樵巨作长达10米的《长江万里图》。
展览通过
家学传承:江氏一门 三代风雅;
少年友樵:天纵之才 雏凤清声;
青年友樵:天资卓荦 名动京华;
中年友樵:历尽劫波 苦倔荒寒;
老年友樵:老树新花 天不假年;
友樵翰墨:铁画银钩 沉雄萧深
六个部分展现江友樵先生传奇的绘画生涯。
江友樵父亲江鹤笙是著名收藏家和书法家,他少年即跟随父亲参加“蓉社书画研究会”、“乙酉金石书画研究会”,当时国画界的老前辈一致认为他是一株奇异的秀苗,曾有赠诗云:“天才毕竟是天生,一幅云山见性情。若待登峰造极日,洛阳纸贵在斯人。”他利用寒暑假,在重庆、成都、雅安、昆明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有“雏凤清声”之誉。
1947年,江友樵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在四川大学期间创作了大量作品,蜀中书画名宿纷纷题字赠诗,在蜀中有“书画神童”之誉。
1953年,江友樵被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所工作,其艺术才华名动京华,齐白石,徐石雪,启功,陈少梅,吴湖帆,陈半丁,于非闇诸老赞许有加。中央文史馆副馆长、著名书画家叶恭绰甚至将他誉为“少年王希孟”。
1954年江友樵从北京返回重庆后,江友樵失去工作,开始以卖画为生,但在接下来的历次运动中,惨遭迫害,被迫到农村打煤球为生。期间所作山水,苦崛荒寒。
1978年,时任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长尹楠如亲自接见江友樵,并安排他在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任专职馆员,江友樵的绘画生涯获得重生。老笔纷飞,焦墨渴笔山水也渐具自家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