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源远流长的绘画历史中,人物画是最早独立成科也是最能直观反映各个时期人们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生活习俗、人文思想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绘画门类,在中国画科中颇具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人物画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具有“写真、传神、写心”的特点。中国人物画在明清两代虽式微但魅力不减,至清代,由于西方传教士的介入,中国一批画家将西方的一些绘画技巧融入到肖像画中,他们的作品“追影取像,妙得精神”,成为人物画创作的一种流行风气。
? 嘉兴博物馆馆藏人物画丰富,种类齐全,此次“追影取像”展览共选取馆藏近百幅明至民国人物画作品,分别从“取像?传神”、“取像?风骨”、“取像?世象”、“取像?入悟”四大方面进行分类展示,在学习观摩古代人物画技法,并在艺术画面中得到愉悦的同时,从中也可一窥中国历史、地方史等曾经的一种怎样的过往。
【展品介绍】
一、取像?传神 ——肖像写真
?
肖像画,人物画的一种,在中国画史称“写真”、“写照”、“小像”等。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它是以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人物为描绘对象,着重刻划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的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其特点是客观性:实有其人;真实性:外形酷似;生动性:神采奕奕;专一性:旨在人像。肖像画中祖宗、帝王和君臣是用来尊崇膜拜或纪念的,必定冠冕堂皇、正襟跪坐,而一些风流名士们的写照沙巴体育_bob体育博彩-公司*官网的是情趣的流露,他们或坐或立,或远或近,或三五成群,重点表现了他们的一种生活状态和审美旨趣。
二、取像?风骨 —— 人物故事
或以历史故事、或以小说为题材的故事画在古代人物画中较为常见,在创作这类题材作品时,为了突出主题故事和精神内涵,作者往往会依据中国画诀所说:“真、假、虚、实、宾、主、聚、散”八字来进行构画表现。所谓“真”,是指所表现的内容在历史或小说中曾经的存在;所谓“假”,是指借景虚构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所谓“虚”是指画面上出现的人物或情景在故事本身中不应有而是艺术家虚构的;所谓“实”是指提炼的意思,突出故事真实的部分;所谓“宾、主、聚、散”是对主次、反正、忠奸、善恶等人物进行具体安排的法则。如此,故事的生活气息和生动热闹的场景完美地烘托了出来。
三、取像?世象——世象风情
除真实的人物外,以某类人群如纶巾士人、渔农樵夫、仕女婴童等作为人物主角为创作对象,或是世象风情最丰富的题材来源,并通过作者的总结或归纳,表现于画面之上,传达了画者、欣赏者对某类人群的喜爱甚至倾慕、景仰,或者对某种社会生活、生存状态的关注。以中国画的传统表达方式,又往往赋予诗意,如仕女画,其柔美典雅,必高于现实;文士游赏,则是悠游林下的向往,但人物的刻画是类型化的;民情风俗类的则是盛世繁华的。这些对世象风情的描绘题材来源于现实,但因融入了画者对客观现象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也必超于现实。
四、取像?入悟 —— 仙佛僧道
从战国至秦汉逐步发展起来的道教与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成为我国两大宗教。佛教和道教都借助于塑造或绘画偶像和经变故事来传经布道。所以,汉魏两晋直至隋唐,大多人物画家都有为寺观壁画作道释人物及经变故事的经历。他们从图解教义到艺术表现以提升感染力,同时,佛、道教义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画艺术的精神内涵。虽同是宗教绘画,佛、道、神仙,各为各的教义服务,体现不同的意境,也各有其风格流变,但同为艺术表现,无论是佛祖、菩萨还是金刚、罗汉等,所寄托的,无非是慈悲和正义,所谓“菩萨低眉,金刚怒目”。
【展厅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