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济南市博物馆推出“文物映耀百年征程”特别栏目,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以鲜活的文物回溯历史、追忆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今天为您带来的是《百年风华 初心永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馆藏革命文物展》展览故事:“铁路大厂”——山东党史上的两个“第一”。
槐荫区槐村街73号,是如今的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也是老济南人口中的“铁路大厂”,在这里诞生了两项山东“红色”第一——山东省第一个企业工会和第一个企业党支部,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文化使之也被誉为“红色大厂”。在上世纪20世纪初,这是济南最大的工厂。依托着铁路,民主、自由等新思想在铁路工人当中得以传播、生根和发芽。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铁路大厂的工友们也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这场影响中国命运的爱国运动中,拉开了大厂工人运动的序幕。
槐荫街上有铁路大厂的职工宿舍。同样是职工宿舍,现在和一百多年前,工人们的居住条件可谓是天差地别。当时只有少数技术工人可以住在被叫做“红房子”的红砖瓦房里,而干苦力的只能住“地窝子”。什么是“地窝子”呢?,实际上是在平地挖个坑,上面棚着一个席子,就这么席地而住,地窝子里面没有什么家具,只有简易的草苫子、草席子。工人们每天工作14-16小时,每月却只有七块五毛钱的工资,没有节假日,生活也没有保障,稍有不慎还要被扣工资,工人血汗尽被榨取,这样的日子令人提心吊胆,希望渺茫。
这种情况引起红房子宿舍里一位张姓钳工师傅的注意,为了不让年轻人消沉下去,他便向大家传授拳脚功夫,讲《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故事。久而久之,张家院里自发形成了一个自娱自乐的公共场所。后来,工友们就为这个张家院盖了门楼,并在门楼上挂出了“公所”的牌子。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所还组织工人们耍龙灯、踩高跷,在当时的济南影响极大。
经常到红房子公所里来的工人当中,就有油漆工人李广义,早在五四运动中,他就积极参与工人罢工游行,由此和当时齐鲁书社的社长王乐平结识,已经是一名思想进步的爱国青年。他发现红房子公所有不少工人经常聚集,于是邀请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通讯员王尽美到这里来启发工人们的革命意识。1921年夏,津浦铁路浦镇机厂钳工(后任中华工会会长)王荷波也来到公所,引导工人学习文化知识。
津浦铁路济南机厂工人俱乐部旧址(济南市大槐树北街57号)
在王尽美和王荷波的指导下,1921年五六月间,以“红房子”公所为基础,成立了津浦铁路大槐树机厂工人俱乐部,这是山东省第一个具有工会性质的组织。随后,在北大槐树和中大槐树办起四所工人夜校,吸收300多名进步工友参加。一年之后的1922年6月18日,津浦铁路大槐树机厂工会正式成立,山东省第一个企业工会由此诞生,李广义被选为会长。
工会成立的消息,在《山东劳动周刊》创刊号上得到报道,在第四版的祝词上有这样一段文字:
好了,好了,
劳动界一线的曙光,放到我们山东来了。
你是握着南北交通的枢机,
你是传播文明的利器。
你要为山东劳动界多少同胞,
首先把这个担儿挑起。
......
1922年7月9号《山东劳动周刊》第一号
工会成立后,组织领导了一系列的工人运动,工人处境有所改善。可好景不长,1923年2月1号,京汉铁路总工会召开成立大会,大厂工会领导人薛文英和李广义等人应邀前去参加,结果大会遭到了军阀吴佩孚的破坏。2月4号,京汉铁路全线罢工,吴佩孚又调动两万多名军警对罢工工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为支持京汉铁路工人的斗争,薛文英和工会其他领导人,组织本厂工人举行了声援罢工。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的领导下,济南形成了以大槐树机厂、新城兵工厂、鲁丰纱厂三厂联合斗争为中心的新的工运形式,当时三个厂共有五千多人,声势浩大的工运斗争激烈展开。军阀想尽办法进行破坏,导致工会活动转入低潮随即被军阀宣布解散。
刘子久
1924年10月,上级党组织委派刘子久化装成工人进厂领导工运工作。他在工厂大门外的小饭铺里和李广义接头,住到工人家里彻夜交谈,用各种方式把工运骨干和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在刘子久的帮助下,工人们在中大槐树组织成立了自办食堂——“饭团”。所谓“饭团”是当时工人运动的一种活动方式,就是中午各场的工友聚到一个地方一起吃饭,饭是自己带的,只是借这个机会交流感情,传递消息。有了活动地点,刘子久便开始在工厂内秘密发展党员。刘子久和李广义先后在厂里发展了14名党员,到1925年初,厂里还发展了25名团员。这些党、团员散布在工厂的各个场里,在他们的努力下,工会被秘密恢复了。
1925年2月,经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批准,在中大槐树北街程炳忠家,山东省第一个企业党支部——中共津浦铁路大槐树机厂支部正式成立,当时党支部共有党员16名,刘子久临时担任支部书记,后来由李广义接任。工厂党支部的成立,使工人运动有了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为济南市乃至山东省工人运动和党的活动的开展推波助澜,从而走向了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的新高潮,也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通过岁月斑驳的文物历史长卷,让我们跨越时空重温建党百年的峥嵘岁月,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济南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