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0日,“国学大师罗振玉学术成就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由旅顺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主办。展期为2021年1月20日—3月7日。
展览汇集了罗振玉旧藏及其各类著述90件(套),其中国家珍贵文物49件(套),占展出文物的50%,当中有罗振玉收藏的商代甲骨、周代青铜鼎、战国的刀币、内阁档案、书法、信札等珍稀展品。
这是北京首次举办与罗振玉有关的专题展览,分“渊博古学?溯源”“农教新学?开拓”“殷墟甲骨?著释”“敦煌文书?流传”“西陲文物?研究”“大库档案?抢救”“古器物学?倡导”“书法篆刻?雅致”八个单元。展览主要介绍了在风云变幻的近代中国,罗振玉以敏锐的眼光、怀抱传古的夙愿、抢救国粹的紧迫感,以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研究、刊布近代新发现的殷墟甲骨、敦煌经卷、西陲简牍、大内档案等新材料,并由此树立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学术地位。作为国学大师,罗振玉是具有国际声誉的中国学者。他在古器物、古文献等领域的贡献,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开启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推动了中国学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旅顺博物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加强馆际业务交流,携手推出这一展览,充分让文物活起来,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学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言,号雪堂,江苏淮安人,原籍浙江上虞。谈及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罗振玉起着“导夫先路”的作用。他以传古为己任,凭借殷墟甲骨、西陲简牍、敦煌经卷、大内档案等新发现的材料,以“国家与群力所不能为者,竟慨然以一人之力任之”的坚强意志,开创或引领了甲骨学、敦煌学、考古学等诸多新的学术领域。除了学者的身份,罗振玉也是一名大收藏家,其拥有的甲骨数量迄今无人企及,收藏的古器物、古文献更是不胜枚举。
重要展品:
祈雨甲骨刻辞残片 商代
旅顺博物馆藏
长13.87厘米,宽12.68厘米。
释文从右到左如下:
雨。
箙,翌甲雨。甲允雨。
卜,箙,翌壬雨。允雨。
【丁】未卜,箙,翌戊申雨。
乙卯卜,翌丙雨。
本次展览亮相的唯一一片甲骨,是展品中年代最早的,属商代晚期的遗物,是罗振玉的旧藏。甲骨上的卜辞是有关气象方面(祈雨)的内容。在甲骨的另一面有罗振玉同时代的人用毛笔书写 的一行字:“此龟板与罗大人流(留)的 千万别卖”。龟板即甲骨,罗大人就是罗振玉,意思是这片甲骨是预留给罗振玉的,千万别卖给别人。可能出自古董商之手。
虢文公子鼎 西周晚期
旅顺博物馆藏
通高28.9、口径30厘米
“虢文公子鼎”是目前传世的一组著名的西周晚期虢国青铜器。已知3件,分别藏于旅顺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法国巴黎赛尔诺什博物馆。
释文:
敛口,鼓腹,圜底,三蹄足。平沿方唇,腹部以一道凸弦纹为界,上饰窃曲纹,下饰环带纹。口沿上有一对立耳,耳外侧饰重环纹。
内壁铸铭文21字(其中重文1)。虢文公子乍(作)吊(叔)妃鼎,其万年无强(疆),子孙孙永宝用亯(享)。
据考证,虢文公子鼎铭文中的虢文公,字虢季,是西周宣王的卿士,死后葬于三门峡虢国贵族墓地;铭文中的“”是作器者,虢文公的儿子,应是周幽王时的虢国国君虢石父;铭文中的 “妃”是“”的妻子,来自妃姓苏国,排行为叔。反映了西周晚期虢国与妃姓苏国通婚联姻这一事实。
旅顺博物馆的这件鼎曾经端方、罗振玉收藏,并将其收录在自编自刊的《梦郼草堂吉金图》《三代吉金文存》中,《小校经阁金文》《陶斋吉金续录》《殷周金文集成》等金石学著作也收录其中。
同时代的另一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得到罗振玉藏器拓本后题跋:妃字即《說文》“妀”字,即己姓。昆吾、蘇、顧、溫、董之“己”,乃女姓,《說文》以為“女字”,非也。 國維
——《上海博物館藏王國維跋雪堂藏器拓本》一?一七?一七
毕少郎葆调 汉代
旅顺博物馆藏
长9.82厘米,宽1.75厘米,高5.4厘米
呈扁长方体,中空,两件器物组成,有多处方形、圆形孔。一端有铭文8字。青羊毕少郎作葆调。
该器曾经罗振玉收藏,并收录在其编刊的《贞松堂集古遗文》中。另外,《汉金文存》《小校经阁金文》也做过收录。但对其用途尚未有定论。
《贞松堂集古遗文》:潍县陈氏旧藏今归贞松堂器名葆调不知何用(上日下羊)即皋字。2016秋季拍卖会东京中央拍株式会社卖罗振玉题跋金石拓本团扇,题识:汉葆调。王皋毕少郎作葆调。葆调状如钥,不知何用,潍县陈氏簠斋旧藏,今归雪堂。辛酉(1921)六月雪翁手拓并记。钤印:二万石斋(白)、雪堂手拓(白)、上虞罗氏(白)、叔言只古(朱)
旅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