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11月1日,“文明交流互鉴:江南文化与航海文化”研讨会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江南书院联合主办,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江南书院、复旦大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会研讨。
会议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张东苏主持。张东苏向与会者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市沙巴体育_bob体育博彩-公司*官网: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品牌建设的现实背景,强调了博物馆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使命。
研讨会上,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上海江南书院院长熊月之研究员,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何建华研究员,复旦大学戴鞍钢教授应邀作主旨发言。三位学者围绕主题,结合各自研究领域,阐述了江南文化与航海文化互动发展的历史演变,探讨了江南文化与航海文化中开放开拓、不畏艰险、重商慕利、尊重市场、经世致用等内核特征,突出了上海文化中航海特质与江南文化传承融合、互为依托的重要属性。
与会专家学者们在探讨中形成共识: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与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岸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特别是近代开埠之后,正是依托深植于上海的江南文化之开放进取、兼容并包的特质,依托港口航运与对外贸易,从偏居江南一隅的滨江县城发展成为国际性都会。航海文化与江南文化是上海文化的重要构成。
在互动研讨环节,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巡视员陈麟辉研究员,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齐书深,中国航海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张东苏先后发言。三位专家围绕各自领域,分别介绍了近年来出版行业、文博场馆在传承传播江南文化与航海文化方面所开展的大量工作,展现了文化机构积极响应“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生动局面。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航海博物馆首任馆长徐祖远在会议总结中聚焦水运文化,分析上海文化“上善若水”的内涵,他表示江南文化与航海文化是以水为源,以船为载体,具有精细、柔和、开放、进取、融通等特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我国新时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也是代表中华文化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文化类型。上海是建设文化强国事业的排头兵,中国航海博物馆在江南文化与航海文化传承研究方面亦担负着重要使命,通过打造高端学术平台、建设新型智库、创新交流渠道等,用文化与世界对话,为加强区域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我国有着灿烂悠久的航海文化、水运文明,站立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积淀着如此深厚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作为文化人,作为博物馆人,要更加地开放自信,与人类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取得更大的历史性成就。
与会专家表示,本次研讨会以文明交流互鉴为视角,就江南文化与航海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层面所展开探讨、形成对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是博物馆在传承江南文化、航海文化的担当与作为,也是助推上海打造“上海文化”品牌、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体现。中国航海博物馆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立足场馆特色,聚焦业务功能,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在藏品征集、展览策划、教育活动、文献搜集、编辑出版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积极开掘江南航海文化资源,谋划一批精品项目,全面助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