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世界盲人组织确立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日,又称白手杖节。1989年,中国残联曾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此期间举办能够活跃盲人生活的活动,表达国家和社会对盲人的关怀。
?
2019年10月14日,南通博物苑社教人员走进南通特殊教育中心,为视障儿童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活动分为“触摸历史”“倾听历史”“嗅闻历史”“品尝历史”四个部分,南通博物苑社教人员准备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和音频资料,使得视障儿童不用通过视觉,而是可以通过触觉、听觉、嗅觉等其他感官来了解历史知识、感知传统文化。
?
活动一开始,周老师讲解了南通地区出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的痕迹——海安青墩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然后拿出了青墩遗址出土的一些陶器残片让同学们触摸,同学们都十分感兴趣,一边仔细抚摸,一边兴奋的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说摸上去好粗糙,有的同学猜测自己摸到的是口沿还是底部,还有的同学摸到了气孔,好奇的问为什么陶片上会有洞。随后周老师又拿出了南通博物苑的镇苑之宝——越窑青瓷皮囊壶的复制品,让同学们分组上前触摸,并在这个过程中向同学们讲解了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
随后周老师又拿出了石器和古钱币的复制品给同学们触摸,并给同学们讲解了石器与自然石的区别,以及中国古代钱币的变迁历史。
?
在“倾听历史”的板块中,周老师准备了编钟、古琴、二胡、唢呐等多种中国传统乐器所演奏的乐曲,让同学们来猜测演奏的曲目与乐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不论是经典曲目还是流行歌曲,都能迅速的说出正确答案,展现了优秀的音乐素养。活动结束后,特教中心的夏老师告诉南通博物苑工作人员,这里的孩子们都十分热爱音乐,不仅爱听,还积极学习演奏各种乐器。
?
?
第三个环节是“嗅闻历史”,周老师带来了南通博物苑定制的香囊。一拿出香囊,孩子们就敏锐的感觉到了一股中药的味道,有的说好闻,有的却忍不住捂住了鼻子。大家在这样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受了传统的香文化。
?
最后,南通博物苑的工作人员给每个参与活动的孩子分发了董糖和西亭脆饼,并告诉他们这些不是普通的小点心,而是南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孩子们听了都纷纷感叹,原来食物里也有悠久的历史!
?
南通特殊教育中心,原名南通盲哑学校,和南通博物苑一样,都是由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也是全国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办自教的特殊教育学校。张謇先生一生热衷公益事业,创办南通博物苑也是为了让民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设为学校庠序以教”。南通博物苑多年来坚持举行助残公益活动,也是对张謇精神的继承与实践。
?
(南通博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