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两点半,广州博物馆在镇海楼报告厅举办了“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所有者和1772年的广州十三行洪氏卷轴”专题讲座。讲座特邀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范岱克(Paul A. Van Dyke)担任主讲人,与前来参与讲座的文博同行及学者一同探讨18世纪末广州商馆的中方所有者和产权更替的相关问题。
范岱克教授2011年12月由中山大学通过“百人计划”引进至历史学系任教授,至今在中山大学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广州口岸史、亚洲海洋史、东西交流史、中国商人史等,出版《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广州和澳门商人:18世纪中国贸易中的成功和失败》等论著。因此,讲座一经发布就受到广泛关注,在讲座当天现场更是座无虚席,有相当多的文博同行以及慕名而来的观众参与了讲座。
广州十三行在清代中西经济贸易交流、政治交涉和文化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十三行研究是广州口岸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范岱克教授长期潜心梳理美国、英国、荷兰、丹麦、瑞典、法国等各国有关广州贸易的档案文献,着重挖掘19世纪三十年代之前早期商行管理的资料。讲座一开始,范岱克教授就跟大家介绍了广州十三行洪氏卷轴的基本情况,然后从洪氏卷轴上的国旗、商馆建筑风格、帆船等细节入手,结合历年来收集的丰富的文献阐释了洪氏卷轴上17个商馆的情况,包括商馆名称的来历、业主和租户的身份、经营的主要商品以及与国内、东南亚帆船贸易的关系等等。而在讲座的最后,范岱克教授更与现场观众互动深入探讨了订货合同、商馆租赁和产权变更等贸易管理的诸多细节问题。
在现场观众的踊跃提问下,讲座也接近了尾声,大家都意犹未尽,不少“粉丝”在讲座结束以后纷纷拿着范岱克教授的著作求签名。
(广州博物馆? 汤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