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首都博物馆的展览形式主设计师李丹丹应邀来到南通博物苑,在南通博物苑学术报告厅为南通城的文博工作者、志愿者带来了一场题为“陈列艺术设计探索——以首都博物馆展览为例”的讲座。
近五年来,作为首都博物馆的展览形式主设计师,李丹丹设计完成了“高棉的微笑——柬埔寨吴哥文物与艺术”“畿辅通会——通州历史文化展”“2016年博博会首都博物馆展区设计”“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历史文化展”“牦牛走进北京——高原牦牛文化展”等陈列。其中不乏获奖的精品展览,“呦呦鹿鸣——燕国公主眼里的霸国”(获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获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获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
讲座中,李丹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以“高棉的微笑——柬埔寨吴哥文物与艺术”“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呦呦鹿鸣——燕国公主眼里的霸国”“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等展览形式设计为例,讲述了展览的定位和概念设计、展览形式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
李丹丹认为,展示内容与展示形式同为展示活动的主体构成,是决定展示活动的关键因素。如果将策展人比作是制片人、内容大纲的撰写人就类似于编剧,而形式设计师就是导演。形式设计师要依据展示的主题筛选能够反映展示内容,并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实物和展品,要在特定的展示环境和展示范围内,通过灯光、展柜、装饰品等,有目的、有系统地展示多种展品,并通过展品组合来实现某一思想主题的表达。
在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中,展品往往是根据一定的分类形式进行重新布局,观众在一定展示空间的引导下进行参观。良好的空间艺术形态,人性化的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展品与观众的共鸣,令观众带着愉悦的心情观看展示内容。这就要求展示空间以及展品的形式表现中要充分考虑到游客,避免设计的不合理所带给观众的不舒适感,另外展品的摆放高度也要考虑到观众的平均身高以及视觉习惯。在展示空间中,视觉标识系统也要做到合理体现,通过这些人性化的细节表现,展示设计在展品的摆放、空间构建和氛围营造上更能满足观众们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自启动拓展提升工程以来,南通博物苑利用自身及兄弟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先后举办了许多高质量的展览,如“盛世归瓷——奚建军、吴培外销瓷收藏展”“新年纳余庆——江苏传统木版年画展”“春报王者香——苑藏写兰作品展”“观照自在——中国古代观音造像艺术展”“琴心合契——中日古琴文化交流展”等6个展览,向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为了切实提升展陈水平,从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起,南通博物苑先后邀请苏州市文广新局、上海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专家学者,以“展览”为主题,面向环濠河博物馆群的工作者,先后举办了四场系列学术讲座,以期发挥南通博物苑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环濠河博物馆群业务水平的提升。
(南通博物苑 文/徐宁 图/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