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相传人们在这天包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后来逐渐成为一种习俗。2018年6月18日,端午佳节之际,成都市中小学生、中外家庭齐聚杜甫草堂博物馆诵读诗歌、包粽子、认菖蒲、挂艾叶,纪念诗人,过了一个充满成都味的端午节。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成都市百余名小学生在大雅堂前齐诵诗歌,除了著名的《春夜喜雨》,学生们还诵读了杜甫写下的与端午有关的诗句。大雅堂内陈列的12尊历代著名诗人塑像,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诗圣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们用诵读的方式,将这些诗人的文字串联在一起,不仅能够找到过去端午节的记忆,更能让我们了解节日习俗的变化,进而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
在草堂茅屋,中外家庭与穿越回来的“杜甫”一家一起过端午节。“杜甫”教小朋友识别药圃中的艾草与菖蒲,和中外家庭一起包粽子、做香包,现场手工体验互动,古今交汇、中外融合,中国家庭和外国家庭还将自己现场制作的粽子、香包送给现场观众。
6月18日下午,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李诚还在杜甫草堂藏经楼会议室给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屈原与杜甫——杜甫文学继承观的思考”的精彩讲座。李诚教授循循善诱,层层深入分析杜甫在诗歌上对屈骚存在的承继关系,体现了杜甫“转益多师”的文学继承观。
在诗意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过独具特色的端午节,传统文化古今再现,中外文化和谐交融,让观众感受成都生活美学的同时,也能感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开放与自信。这次活动也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_4)《传奇中国节·端午节》直播连线的首站亮相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新闻客户端、成都各大媒体等央级和市级媒体也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