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我们即将迎来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最美人间四月天,清明踏青祭祖先”已成为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的春季仪礼。为增强各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让来汉学习的各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武汉博物馆的社教老师们将"杏花春雨话清明"的优质课程送到了武汉西藏中学,让该校在汉藏族师生重温清明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本次课程在西藏中学的录播教室进行,以全程录播的方式,让全校师生在今后不同的时段都能感受到武汉博物馆的特色课程。对于武博的老师到来,同学们感到既激动又兴奋,武博社教部的郭维婷首先用“介子推割股救主”的故事带大家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同学们在对这位千古忠魂介子推表达惋惜的同时也敬佩他对国家的赤诚之心。
说到清明节吃什么,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饮食习俗,如江南吃青团子、客家人吃艾粄、厦门吃薄饼…… 今天的课堂上,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现场制作“清明果”,让大家感受清明节吃冷食的饮食文化。碰蛋、牵钩、编柳环、蹴鞠乐、画纸鸢等久违的清明习俗,让大家追寻古人的身影,在玩中学习、在乐中体验,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画纸鸢”环节,丹增次仁同学在风筝上用藏文写下了“幸运”与“西藏”,简单朴素的二词,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对未来的期许。他希望自己能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像风筝一样在更高更远的天际翱翔!
武汉西藏中学教导主任徐峰说,很感谢武汉博物馆给学生们带来一堂这样生动有意义的课程,让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沙巴体育_bob体育博彩-公司*官网的自豪感。
此次武汉博物馆结合时令,精心打造《杏花春雨话清明》民俗精品课程。通过多媒体授课与趣味互动体验相结合的课堂形式,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民族凝聚力。
武汉博物馆“行走的课堂”系列精品课程,是武汉博物馆的品牌社教活动。课程内容涉及武汉人文典故、历史文物知识、年节风俗等方方面面,极大激发了青少年对博物馆、传统历史文化的兴趣。2018年,武汉博物馆不同主题的进校园活动,还将在全市多所中小学陆续开展。趣味化、人性化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形式,促进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馆校资源共建共享。
(武汉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