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沙巴体育_bob体育博彩-公司*官网:“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积极拓展黑龙江省文化厅“大学习、大调研、大练兵”活动,利用黑龙江省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和阵地优势,搭建展示历史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平台,2018年7月26日,“墨韵冰魂北国情——黑龙江省博物馆于志学艺术馆藏精品展”正式对外展出。
在黑龙江这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域中,于志学先生历经50余年的艺术实践,终于锻造出开启北国冰雪山水画的钥匙,创造了中国画新画种——冰雪山水画,并由此开创了冰雪画派。他以“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为艺术宗旨,以天、地、人的“三元绘画”为目标,一直进行着不懈地艺术实践。
于志学先生用其原创性的艺术语言——矾墨,表现了“冷逸之美”的冰雪美学核心思想,拓宽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领域,表达了中国画史上从未有过的冰雪世界的清逸境界和精神内涵,创立了中国画“白的体系”。在艺术理论上,他提出“墨有韵,白有光”的中国水墨画审美内涵,又提出崭新的思辨性哲学概念“智邃远”,这种“知而获智、智而高远”的宇宙人生观是“冷文化”审美价值认定的开拓性创举。
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开创了中国画的一个新的笔墨传统。他在技法上进行创新尝试,运用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排毛法、光栅法及“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的三无画法专门用于表现北方的冰雪,填补了一千多年来,传统绘画技法中不能直接画雪、画冰的空白,使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由山、水、云、树拓展到山、水、云、树、冰雪。他冲出表现北方冰雪的地域性,在原来仅描绘北国风光的基础上拓展到“三极绘画”(即南极、北极、世界最高极珠穆朗玛峰)和南方雪景画。于志学的人物画,用笔气脉贯通、落笔肯定、用墨滋润、浑朴天成,笔下的线条变化纤细而有力度、稳健而有弹性,充分表现了人体的生命活力之美。他的人物画题材丰富,从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到北方先民,从非洲、阿拉伯、印度到北极人物,世界各地都留下了他探索的足迹,这是于志学走遍世界画遍世界的艺术理想,也是他“三元绘画”中最重要一元——人与生命。他绘的北方先民构图饱满、用笔遒劲、用墨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墨韵和绘画的书写性,是中华北方民族先驱力量美、气势壮的再现;他画的非洲、极地等地区的人物,倾注着他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是他将生命体验的感悟化作有生命张力的感性形式,通过追求视野的广阔完整性,实现着对绘画精神完整性的追求,是澄怀静虑、物我一致的诗境,是将自然与生命完美契合的艺术创造。
于志学,这位从北国荒原中走出的艺术家,这位在20世纪中国画坛出身最贫寒、饱受磨难、非科班出身的自学成才的画家,以他对大自然和绘画艺术的酷爱,坚定而又执着地走在自己的艺术征程上。于志学的冰雪山水是发源于心灵的本真,升华于创造的理性。他的艺术实践表达了他对生命、艺术、文化、自然、人类世界的挚爱,这种艺术精神超越世俗、穿越生命禁区,突显生命的张力。从冰雪山水画到冰雪画派,于志学成为带动北方冰雪文化和其他姊妹艺术发展的领跑者,他以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具有时代审美特征、开宗立派式的代表性画家。他的绘画艺术是大爱、大美、大情怀、大气魄,此恰为中华文化精魂与气魄之所在。从于志学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开拓者的艰难步伐,并希望以于志学这种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激励和鼓舞那些有志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献身的年轻一代。
本次展览中的26幅作品,均源自于志学先生所捐赠给黑龙江省博物馆的画作。从描绘北国风光到刻画生活在非洲、极地等地的人物,这些作品均倾注着他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是先生对冰雪艺术的探索与追求,也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命运的思考,在书写着大自然的壮美和人文精神的永恒的同时,也谱写着当代中国画的华彩篇章。相信,于志学艺术馆藏精品展的开展,既能让观众欣赏到黑土地上最杰出、最炽热的艺术作品,也能让观众感受到冰雪的魅力和家乡的美好。
(黑龙江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