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9日,“松石间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在云南省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堪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所藏古琴之精粹,时代从宋至清,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琴的演变轨迹。展品大多形制典雅,音色优美,堪称琴界的稀世珍宝。此外,展览还辅以丰富的体验活动、搭配清新淡雅的展厅设计,更丰富全面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古琴的艺术魅力。
?
开展当天,云南省博物馆举办了一次主题为“云博话古琴,千里觅知音”的大型观众免费体验活动:看展览、观表演、品美食、听讲座,短短一个下午的时间淡雅而充实,仿佛与观众一同穿越到了几百年前……
23张古琴均为稀世珍品,30名志愿者公益出演
?
由云南省博物馆招募的志愿者团队上演了《酒狂》、《流水》、《阳关三叠》、《平沙落雁》等古琴名曲。其中此次演出的主要作品《酒狂》由陈迤清先生改编,30余名志愿者分成三个声部合奏。这些志愿者中有专业演奏家、有业余爱好者,从10多岁到50多岁、来自各行各业,是对古琴的共同爱好将他们汇集在一起,共同推广和发扬古琴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粹。
1颗“唐果”带你穿越回古代
?
“唐果”亦称“茶果”,是中国古代佐茶的糕点,在宋徽宗赵佶的《文会图》图中,环桌而坐的文士正进行着茶会,而他们桌上的茶和“唐果”成为了回馈观众的礼品。开展当日,省博准备了100份“茶果礼品”,会友、听琴、品茶、吃果果,体验一把古代文人的惬意周末。
1场讲座系统梳理古琴的前世今生
?
由松石间意琴社社长黄小戎带来的《古音琴韵》讲座从古琴的起源、形制、意义讲述到古琴的艺术及欣赏。让古琴这一相对小众的古典乐器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从艺术和学术的角度欣赏古琴的美。
展品精选
?
“松石间意”琴
时代:北宋(960~1127年)
样式:仲尼式
尺寸:通长122.5、肩宽20.7、肩厚5.3厘米
附件:檀木岳、尾,金徽玉轸,玉雁足
该琴琴底满刻铭文,连琴名共有文字题刻十二则,印章一个,是目前所见题刻数量最多的古琴。落款者多为宋、明、清著名文人,且以吴地文人为主,如苏东坡、唐伯虎、祝允明、文征明、沈周、文彭、王宠、石渠、陈庭鹭等。
如此众多的名家题词聚集在一张琴上,这在古琴中极其罕见。此琴原为苏州怡园主人顾文彬(1811—1889年)所藏,其上红色印章“坡仙琴馆”就是怡园中专门收藏古琴的建筑。该琴形体浑厚,制作精美,断纹漂亮,题咏众多,是古琴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
“凤鸣”琴
时代:北宋(960~1127年)
尺寸:通长127.7、肩宽22.3、肩厚5.3厘米
样式:伶官式
附件:蚌徽,檀木岳、尾,冠角为后配;足池正当九徽处
此琴琴底项部题篆书琴名“凤鸣”二字,其下阴刻行草四言诗两行:“凤皇来仪,鸣于高岗。文章瑞世,其道大光。”落款为:“景祐元年春日,清画堂主人题。”款下一方章,篆文为“王元颖印”。
景祐为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其元年为1034年,此琴的制作年代即在此年甚至更早。清画堂主人与王元颖无考,可能是制琴者或藏琴者。
1937年出版的《今虞琴刊》曾著录此琴,当时为袁钧所藏。袁钧字朗如,号十三琴斋主,四川仁寿人。他曾担任过四川安县、温江的县知事, 1928年任绵阳县长。他在任期间多有德政,如修堰溉田,清匪平冤,赈饥免捐,倡修县志等等,作了不少好事,以致两年后离任时,“父老遮道欢送”。他善书画,工诗词,“藏古琴甚多,因号十三琴斋主。”
?
“瀑飞”琴
时代:清(1644~1911)
样式:仲尼式
尺寸:通长121.2、肩宽18.7、肩厚4.8厘米
附件:岳山、承露、龙龈为水晶,冠角与下贴用紫檀,徽为翡翠
此琴琴底项部篆琴名“瀑飞”二字,龙池下一字草书“李”字,由漆面挖出;其下一小方章,文曰“仲方”。
此琴配件用材华美,所用水晶为名贵品种烟水晶中的茶晶,徽色也碧绿可爱,为翡翠中的上品。此琴是我馆藏品中装饰最豪华的一张古琴,其音质润透,应是一张清玩琴。
(云南省博物馆 撰稿:叶之声 摄影:杨成书、林海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