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长江孕育了众多的史前文化,它们或昙花一现,或流传千年,共同汇集成为中国南方文明进程中的文化因子,在中华文明的血液脉络中绵延万代。大溪文化即是其中之一。
大溪文化是一种分布于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它最早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因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
经过近百年的发现与研究,目前已证实大溪文化的遗址广泛分布于三峡地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年代距今6500-5300年。它的文化内涵及其丰富,有年代最早的水稻田遗址与史前城址,有与北方庙底沟文化相媲美的彩陶,有神秘的屈肢葬,是中国南方新石器时代中期最有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之一。
从云雨巫山到淼淼洞庭,大溪文化先民的足迹随着江水印刻在这千里云山之间,留下了历经数千年沧桑都难以磨灭的遗迹。
本次展览以历年来大溪文化各遗址的典型出土器物与重要考古发现为材料,从经济生活、艺术信仰、族群聚落等方面系统展示大溪文化的面貌,以使观众通过大溪文化,认识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进程,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
展览亮点:
1.第一次大溪文化的全面讲述。展览第一次汇集重庆、湖北、湖南三地七家文博机构藏品,向观众展示大溪文化的全貌,同时也让观众看到峡江地区及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地区同一文化的不同特点。
2.讲述角度创新。打破按地区、按发掘地、按时间的传统划分方式,结合大溪文化的特点,按照文物用途的类别进行展览结构划分,从生产生活、艺术信仰、族群聚落等几个方面向观众还原大溪先民们的生活,让展览故事性更强,更容易让观众接受、理解。
3.最新考古成果的展示。巫山大水田遗址,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中入围,成为重庆唯一入围终选的遗址。该提供了大溪文化认知领域考古的新材料,有助于了解大溪文化原始宗教、社会组织、精神意识等深层次问题。
4.探寻神秘的屈肢葬。屈肢葬墓葬是大溪文化墓葬的显著特色,而对于先人们为什么要选择弯曲着身子下葬,学术界还没有最终的定论。“有的说是当时下葬的时候就把人捆绑起来,怕灵魂飞走,还有的说是死时弯曲着身子就像胎儿的姿势,有利于转世等等。”众多的猜测留给后人无尽的想象。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王麒越 艾露露 刘竞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