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珐琅器,是金属与珐琅釉结合而成的制品,是西洋文化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代表,是东西方长期交流、融合的结晶。
本次展览即将展出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藏的金属珐琅工艺品,既有为宫廷而制作的精品,也有民间作坊产品。这些作品造型多样、装饰华美、工艺精湛;其用途广泛,涉及陈设、祭祀、生活等多个方面,不仅再现了当时的生活细节,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融。
1、珐琅器
珐琅器,又称金属胎珐琅器。珐琅器的制作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它既有珐琅釉料晶莹光滑,同时又有金属贵重坚固的特点。
由于金属胎珐琅器制造工艺复杂,釉料配置和烧造的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因而这种珍贵的珐琅制品开始很长时间主要供皇帝及皇室享用,民间则很少流传。
2、珐琅釉
中国人习惯将涂饰在金属器物表面的玻璃质称为珐琅釉。珐琅釉料本质上是一种玻化物质,属低温色釉,烧结温度一般在1000℃以下。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等;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经粉碎、混合、熔融后,倾入水中急冷成珐琅熔块,再经细磨而得珐琅粉,使用时配入粘土经湿磨而得到珐琅浆,把珐琅浆涂敷于金属制品的表面,经干燥,烧成,即得到珐琅器。
3、珐琅器的种类及制作
依据金属加工工艺和珐琅釉料具体处理方法上的不同,一般将金属胎珐琅器分为掐丝珐琅器、画珐琅器、錾胎珐琅器、锤胎珐琅器、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前两类是主要产品。
珐琅器的制作,一般有以下程序:设计、制胎、添蓝、焙烧、磨光、镀金等。其中制胎过程依不同种类的珐琅器又包含备料、凿錾花纹、捶揲花纹、合对、攒焊、掐丝等工序。
4、三大画珐琅生产中心
画珐琅工艺约于雍正年间(1723-1735)传入苏州地区,从而形成了内廷珐琅作和广州、苏州三大画珐琅生产中心,产品各有特点。
5、珐琅工艺传入路径
珐琅工艺从国外传入,却在中国走向成熟。其工艺传入中国主要有二条路径:
一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蒙元时期(1206-1368)传至中国,发展至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达到高峰,世称“景泰蓝”。二是来自欧洲的金属胎画珐琅,它在清康熙年间(1662-1722)经广州传入中国,最早在广州制造及发展,并大盛于康、雍、乾三朝(1662-1795)。
参观须知:
(一)开放时间:
南宁博物馆实行免费免票对外开放
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场;
逢周一闭馆(节假日、其他重要活动等特殊情况将提前公告参观时间)。
(二)地址:南宁市五象新区龙堤路15号
(三)交通:
1、乘坐601路公交车至“宋厢博艺路口站”下车;
2、乘坐107路公交车至“南宁博物馆站”下车。
南宁博物馆微信号公众号:nnmuseum、
官方网站:http://www.nanningmuse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