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桃花盛开。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等陆续恢复开放,各恢复开放场馆,均采取严格防疫措施,丰富观众文化生活同时,保障观众安全。
恢复开放 秩序井然
3月13日,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疫情防控期间恢复开放的第一天。“您好,请先测体温,并出示您的‘随申码’。”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入口处接受体温检测并出示健康“绿码”后,观众在纪念馆安保人员的引导下入馆取票。为防控疫情,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恢复开放后采用身份证取票的办法,并特意在取票处准备了纸巾,供观众刷身份证取票时使用,避免人员直接接触,降低感染风险。为防止人员聚集,恢复开放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暂时取消人工讲解,但观众仍可使用二维码语音导览听取讲解。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取票处准备纸巾和废纸篓,避免直接接触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观众扫描二维码聆听讲解
为切实保障观众的健康和场馆的安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一周前,就根据《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博物馆恢复开放工作指南》的相关要求,成立恢复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期间恢复开放工作方案,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协调联动。
同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陈云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也恢复开放。
据了解,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这四处纪念馆均实行限流参观。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实行实名制限流参观,其中,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每日接待量限额1000人次,瞬时接待量不超过50人,达到瞬时接待量上限时,将适当控制入馆速度。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每日接待量限额400人次,瞬时接待量不超过20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每日限额500人,瞬时接待量不超过50人。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观众登记,入馆前须出示本人预约登记时使用的有效证件原件,同时须提供本人实时“随申码”,显示绿色方可入馆
观众在四处纪念馆入馆前均需出示有效身份证件以及本人“随申码”,“随申码”现场更新显示绿色方可入馆。此外,观众在入馆前均须接受体温检测,如有体温偏高或咳嗽、气促等异常现象,谢绝入馆参观。入馆观众均须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和观展时应保持1.5米以上间距。此外,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等17家博物馆均于3月13日起恢复开放。
3月15日,位于越秀公园的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正式恢复对外开放,每日限制客流为300人。南京市博物总馆所属的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渡江胜利纪念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恢复开放。为了保障开放期间博物馆员工以及前来参观博物馆游客的健康与安全,实现科学、有效管理,博物馆从场馆管理、观众管理、员工管理、卫生管理四个方面进行管控,确保博物馆开放安全有序。
截至3月15日,山西、内蒙古、安徽、福建、河南、湖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重庆、陕西、宁夏等19个省(区、市)的180多家博物馆,其中19家一级博物馆,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恢复对外开放。记者从各恢复开放博物馆发布的公告获悉,各恢复开放博物馆对疫情防控期间参观观众在提前预约、测量体温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提醒观众做好个人防护。此外,其他即将开放的博物馆也纷纷采取措施,为恢复开放积极准备。比如,沈阳故宫博物院、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将于3月17日陆续恢复开放,他们将努力给观众提供一个安全有序、健康平安的游览环境,推出一系列安全措施,保证游览更安心。
防控要求不降 加强开放指导
“有序恢复开放文物、博物馆单位……各文物、博物馆开放单位可采取网上实名预约、总量控制、分时分流、语音讲解、数字导览等措施,减少人员聚集。继续利用数字资源,通过网上展览、在线教育、网络公开课等方式,不断丰富完善展示及内容,提供优质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鼓励和支持利用室外空间,通过制作展板、展墙、展示牌等形式,开展疫情防控科学知识科普宣传等工作。”2月27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沙巴体育_bob体育博彩-公司*官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序推进文博单位恢复开放和复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强调。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防控部署,各省委省政府的具体防控要求及国家文物局《指导意见》,一些省份根据防控需要陆续出台相关通知,针对博物馆纪念馆等恢复开放提出明确要求。
浙江、山西分别出台《新冠肺炎防控博物馆有序开放操作指引》;江苏、四川分别出台《全省文化场馆有序恢复开放工作指南》;上海出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博物馆恢复开放工作指南》;江西、河南、陕西分别出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本省博物馆、纪念馆有序恢复开放的指导意见……从科学有序开放、加强疫情防控、加强场馆管理和做好应急处置等方面指导博物馆纪念馆实施疫情防控、稳步做好恢复开放相关工作。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动态变化情况,有序推进博物馆、纪念馆恢复开放。明确为低风险区域的博物馆、纪念馆,经当地党委政府同意后,可有序恢复开放;中风险区域的遗址类博物馆的露天场所可逐步恢复开放,室内封闭展馆、展厅等区域原则上暂缓开放。”恢复开放相关通知均要求分区分级、逐步有序恢复开放,不搞“一刀切”。
陕西省博物馆恢复开放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专门的疫情防控与恢复开放工作机制,明确每个部门和环节的具体职责,按照“一馆一策、一馆一案”原则制定《博物馆、纪念馆新冠肺炎防控与开放应急预案》,提前开展演练,确保有效实施。
“原则上,日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瞬间流量不超过最大流量的20%,疫情防控期间,暂停团队预约……按照精准防控原则,恢复开放的文化场馆将实行分区域、分空间、分项目逐步有序恢复开放。对拟开放的区域和服务项目,要合理安排参观线路和时间,实行观众错时、分批入馆和分散式参观,鼓励通过网络预约等方式限制日参观人数,控制瞬时最大承载量。”江苏在文化场馆有序恢复开放工作指南中将博物馆具体承载量等要求进一步做了明确。
山西省的博物馆开放指引梳理了22条具体要求,其中明确要加强文物保护,要组织专家对展厅中有关文物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尤其是消毒措施对书画等有机质文物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必要时可临时撤换展品;库房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最大限度避免直接接触文物。
“博物馆恢复开放,防控要求不能降。尤其是密闭式博物馆纪念馆,防控措施要更加严格,事关观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绝不能疏忽大意。”有关专家表示。
(转载自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