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出版协会、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等七家单位共同主办的“2015文化大数据与教育创新研讨会”在北京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刊司司长李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建国、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霍瑞娟、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游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康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余祖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社长、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亮共同启动开幕仪式。
此次研讨会围绕“文化服务教育”主题,对“数字化教育与教育改革”、“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顶层设计”、“文化大数据与教育服务”三大议题进行多维度的理论探索和行业实践经验总结,深度剖析了教育变革对文化资源需求带来的根本转变,展现了以服务现代教育为目标的文化数字资源面临的巨大机遇与广阔前景,来自全国博物馆、高校、出版、图情等信息服务领域5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主办单位旨在以联合连续主办“文化大数据与教育创新学术研讨会”为一种沟通机制,面向各类教育的创新发展需求,倡导推动各类文化产业、事业的广泛合作与协同运作,并形成了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新观点、新共识。
博物馆作为保护、展示文化遗产的文化机构,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职能和文化宣传功能,博物馆必须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博物馆以“物”为媒介,使“事”与公众联系起来,如何有效地利用科技手段将藏品背后蕴藏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研究史料生动、系统、全面地向公众加以展示,将专业性、学术性和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前各博物馆探索、研究的一大课题,也是博物馆未来发展之路。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在演讲中说道:“大数据概念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博物馆也不例外。它不仅帮助博物馆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且有助于对这些信息进行专业化的处理,使博物馆教育学习资源的配置更优化、利用途径更广泛、决策管理更科学。
2012年开始的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就充分借鉴了大数据的概念和技术,对文物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搜集、整理、处理,在直接服务于行业管理的同时,把这些经专业化处理的信息转化成为博物馆重要的教育资源。出于博物馆资源教育、研究和欣赏的目的,博物馆已开始与包括中国知网在内的数字科技机构开展不同层次的合作,且前景广阔。”
中国知网作为我国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近二十年来致力于我国学术、教育等文献资源的集成化数字出版与内容增值服务,在数字出版、内容管理、知识服务技术开发,学术教育资源建设推广,以及资金和市场等多个方面,已经形成了具有明显优势的积累。中国知网将加大对博物馆的服务力度,支持博物馆做好公益性,为博物馆提供教育平台的服务。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大数据开启了一个重大时代转型的契机,现今的文化、教育、出版等各个领域应打破各自耕耘、各自割裂的信息“孤岛”状态,采用更高效的平台机制深度挖掘教育资源需求,同时将文化产业的信息资源与教育行业的巨大需求对接起来,以学习者为本、更好地促进面向国家创新的战略落实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