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篆籀丹青——吴昌硕的艺术世界》展览在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开展。此次展览由辽宁省博物馆与浙江省博物馆倾力合作,展出吴昌硕以及其传派名家精品115件/组(其中包含辽博19件/组、浙博96件/组),以四个部分分别展示吴昌硕的篆刻、书法、绘画以及拜吴昌硕为师或受其艺术影响的诸多艺术家的书画作品,如《西泠印社记》、《鼎盛图》轴、吴昌硕书画八条屏、任伯年所作《酸寒尉像》等精品佳作。在诠释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为观众展示了一代宗师巨匠令人震撼的艺术世界。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后以字行,别号缶翁、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艺坛巨匠之一,他以“诗书画印”四绝享誉海内外,影响了百年来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的走向。他的艺术贵于创造,将篆刻书画熔冶于一炉,以篆法融书法,以书法通画法,堪称近代画史上真正意义的文人画家。
吴昌硕的篆刻,初从浙派入手,兼习浙皖诸家之长,以高古、雄浑、苍茫的印风,自成一家。吴昌硕自幼好石,14岁就开始治印,吴昌硕曾言:“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
吴昌硕的书法,用笔遒劲,气势开张,极富金石气,吴昌硕诸体书法中以篆书成就最高。他的隶书偏爱雄厚朴拙,并兼以篆意,体力沉雄。他的行书、草书用笔遒劲凝练,气势俊朗古逸,蕴含着聚于中而形于外的精神力量。
吴昌硕自谓“三十始学诗,五十始作画。”吴昌硕从事绘画艺术起步虽晚,却深通画理,主张“画当出己意”,并迅速登上绘画艺术巅峰。他将自身对篆刻的独到领悟以及研习石鼓文的精深书法造诣都融于绘画之中,以篆法融书法,以书法通画法,他所创立的以篆籀之笔法作画,以纯色点染的大写意花鸟画的审美思想,极力发挥书法“写”的表现性,以“意造”为法,特别是在画松时用浓墨深墨,再以干笔画出鳞片,使主干显出苍老斑驳,再加深墨点苔,枝叶错落,有聚有散,益显郁勃古朴,苍劲浑雄之态。
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吴昌硕以其自身的感召力和作品的感染力,深刻地影响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几代艺术家,陈师曾、王震、齐白石、赵云壑、陈半丁、潘天寿等众多名家大师,无不从吴昌硕艺术中获得启发,汲取营养。齐白石自1919年起进行“衰年变法”,在花鸟画上变化最大,沙巴体育_bob体育博彩-公司*官网参酌吴昌硕画风而有所得。1921年,57岁的齐白石专程赴上海拜望慕名已久的一代海派书画领袖吴昌硕,使齐白石开阔了视野,零距离地观看了海派巨擘吴昌硕的书画篆刻,从吴昌硕的丹青翰墨金石中吸纳了丰厚的艺术养料。
此次展览是辽博近年来首次对吴昌硕艺术的全面展示,展出的吴昌硕及其传派名家的作品均是两馆精选的高水准艺术珍品。为了给观众朋友们提供更好的观展体验,辽博特别选取了纪录片《吴昌硕的艺术世界》在展厅内循环播放,以及利用大屏幕投影展示吴昌硕书画篆刻作品局部图版。另外,在《篆籀丹青——吴昌硕的艺术世界》展览期间,辽博将陆续开展相关文化讲座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敬请关注。
重点展品:
1、吴昌硕刻园菜果蔬助米粮朱文石印
?
边款释文:
七字見急就萹予居鄉時當涉此境 乙卯冬缶 年七十又二
吴昌硕出生于浙江安吉鄣吴村,使得他终生保持了乡村草根性,即使他后来已跻身于士大夫的行列,成为海上画坛的领袖人物,但依然怀有乡土意识和乡村情结,并作为一种潜意识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此方闲章流露了吴昌硕对乡村田园生活的怀念与向往,此种至老不变、老而弥浓的乡愁情感,维系了他整个生命历程。
2、吴昌硕篆书西泠印社记轴
?
西泠印社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一九一三年重阳节的成立大会上,吴昌硕被印社同仁推举为首任会长。次年春,吴昌硕撰书此记并勒石于印社石壁间。这件书法作品是现存石刻的底本,也是西泠印社社史上一份重要文献。
3、吴昌硕墨梅图轴
?
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自号“苦铁道人梅知己”。此件作于吴昌硕四十三岁时的梅花,代表了他早期的绘画面貌,较之于晚年作品的纵横恣肆,笔墨尚显纤弱单薄,但“墨气静谧”(冯君木题跋中语),自有一种疏淡秀逸的韵致。此图杨岘于画上题记,冯幵jiān边跋,题云此图原系吴昌硕去世前赠王个簃的画作。
4、任颐 酸寒尉图轴
?
这是大画家任伯年为吴昌硕画的画像,上扣无顶戴红缨帽,身着葵黄色官袍,他刚刚交差归来,袍服未脱,拱着双袖,还没来得及擦汗,这一副寒酸相被任伯年看到了,于是就有了这幅传世之作,吴昌硕自己也觉得好笑,日后常用“酸寒尉”自喻。这个潜行仕途半个多世纪的“酸寒尉”仕途上从未有过任何风光,但却赢得了艺术史上“诗、书、画、印、”四绝的美名。
5、吴昌硕书画八条屏
?
屏中四幅写意花卉,以牡丹、紫藤、雁来红与红梅,分绘四季之更替,据作者自题,分别托笔张孟皋、笪重光和罗聘,而笔意恣肆、设色穠酣,实为缶翁自家本色。此屏作于吴昌硕八十四岁临终之年,却丝毫未见衰颓之气,真力弥满、醇厚华润,堪称晚年绝响。
吴昌硕数十年临习《石鼓文》,自言“一日有一日之境界”。晚年所写,一变五十岁前的点画毕肖,旁参秦权汉瓦之笔意而化为己出,貌拙气酣,频出新意。这种遗貌取神的《石鼓》写法,体现了他所强调的“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的艺术主张。此屏为其最晚期的作品,风格再变成熟期的欹侧顾盼而复归平正,用笔沉厚平缓,结体雅和凝重,正是苍辣深沉、平中寓奇的高远境界。
6、鼎盛图轴
?
清末民初盛行青铜器全形拓与绘画相结合的作品,《鼎盛图》即为其中一件艺术精品。图中所拓鄦惠鼎全形拓片,文字图案清晰。前后错落的鼎中分别绘有墨梅和设色红牡丹。图中梅花,用笔浑厚苍劲;牡丹用色古雅,艳丽多姿,光彩夺目。配以潇洒朴茂、遒劲老辣的题跋,使整个画面古意盎然,富贵雅丽。自题云“拟十三峰草堂点色”,所学为清中期沧州画家张赐宁。
吴昌硕五十九岁时画此。
7、齐白石 老少年图
?
此图作于乙丑(西元一九二五年)冬,时齐白石六十三岁。图绘老少年三株,分别布以红、黄、蓝三种颜色,右侧书自作七言诗一首。白石自一九一九年起进行“衰年变法”,在花鸟画上变化最大,沙巴体育_bob体育博彩-公司*官网参酌吴昌硕画风有所得。此图构图简略,设色浓艳,辅以长题,已具盛期风貌。
8、王震 花鸟图轴
?
王震(1867—1938),本名震,字一亭,后以字行,自号梅花馆主、海云楼主,中年以后又自号白龙山人,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海上著名书画家、实业家。王震与吴昌硕交往密切,两人亦师亦友,在吴昌硕影响下,王震书画风格金石气与诗文性突出,可以说王一亭全面继承了吴昌硕书画衣钵,从而强化并扩大了吴昌硕艺术的社会影响和创作成就。
9、芜园图轴
?
此图描绘的是吴昌硕青年时代的憩息地——芜园。
在吴昌硕17岁(1860年)那年,中国近代史上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战火蔓延到了他的家乡浙江安吉县鄣吴村,这个宁静偏僻的小山村,在战乱中遭遇了灭顶之灾。为躲避战乱,从17岁到21岁,吴昌硕孤身一人在外流浪达五年之久,待到重返家乡时,村中已是一片废墟,一家九口中仅他与父亲二人幸存。1865年,父子二人告别了一片焦土的山村,迁居到25里外的安吉县城,他们在县城边缘荒芜的旷地上建起几间茅屋,又在旁边开垦出一个小园,吴昌硕将之取名为“芜园”。
“芜园”的“芜”,指的是一种绿色植物芜菁,那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野菜,可供荒年果腹充饥。吴昌硕为自家的小园取名“芜园”,又为自己取号“芜菁亭长”,可见饱经饥荒战乱后,他对这种植物怀有着特殊的感情。
同时,“芜”字还有着繁杂、茂盛的意思,意指园中草木蔓生的野趣和生机。当年的芜园,蔬菜果粮,青竹红梅,芜菁野草并杂其间,这种不事修饰而蓬勃烂漫的生命力,不仅极大地慰藉了吴昌硕在战乱中受伤的心灵,也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审美基调。
从22岁起,吴昌硕在芜园度过了近十年的时光,在那里,他一边耕作,一边读书学艺。芜园岁月,是他与自然田园亲密相处的日子,也是他艺术发轫、探索的起点,而在日后的风尘羁旅中,“芜园”代表着萦绕不去的故园情结,成为了他不断思念与歌咏的地方。
《芜园图》作于吴昌硕49岁时,其时,他奔波于苏州、上海两地,以在官衙中担任小吏赚取俸禄维持家计,困窘的生活,令他感慨岁月的蹉跎,也格外怀念在芜园单纯隐逸的青年时代。图中绘松石茅舍及一角远山,构图布局未作刻意经营,笔墨幽疏萧散,寄托的正是寂寥的思乡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