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先生其人
?
梁思永先生,祖籍广东新会,是梁启超先生的二儿子。他1904年出生于上海。1923年毕业于清华留美预备班。次年赴美留学,后就学于哈佛大学研究院,专攻考古学和人类学,曾参加美洲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也曾专门研究过东亚考古学的问题。
?
生平经历
1927年7月梁思永先生回到中国,多次参与国内考古工作:1930年完成了中国人第一次系统的东北考古调查;1931年,参加了安阳小屯、后冈及山东历城城子崖遗址的发掘。因其在中国考古学上的杰出贡献,1948年梁思永先生被评为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梁先生没有跟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移居台湾,而是选择留在北平,为即将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网罗人才,谋求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
1950年夏,梁先生受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虽不能出门,却计划和指导田野调查发掘和室内研究工作,培养年轻干部,为解放后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梁思永先生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考古学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这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考古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梁思永先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此次展览内容划分为三个部分,通过大量的文物展示、图片资料以及复原场景,带您了解中国考古地层学奠基人——梁思永。
第一部分:先生之路
梁思永,中国近代考古学家、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
他通过一生的实践,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壮大及考古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他继续为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建立和考古学学科规划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是功不可没的。梁思永的许多学术活动,赢得了国内外考古学界的大力赞誉。他对考古学的钻研,使我国的考古学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部分:群星璀璨正当年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古人们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有一部分流传至今,沙巴体育_bob体育博彩-公司*官网的却已经随着时代湮灭、流逝,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解不开的谜团。为了了解以前年代的文明发展史,人们不断探索,一点一滴考察、发掘。北京猿人、殷墟、马家窑文化、河姆渡文化等等,每一次的考古大发现都给我们惊喜。这些功劳都是考古学家们不辞辛苦换来的,即便在那艰苦的岁月里……
考古学之父——李济
?
1896年,李济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县。1923年被哈佛大学授予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博士。身为京城小吏的李父尚不知何为博士,就给自己取了个“博父”的别号,一时传为佳话。 学成归国的李济最初执教于南开。期间开始与弗利尔艺术馆合作,他明确提出:“在中国的田野做考古工作,必须与中国考古团体合作;在中国发掘出来的古物,必须留在中国。”时当列强以探险、考察之名纷至沓来,瓜分中华遗产之际,李氏之拳拳爱国之心一览无遗。
甲骨“四堂”之董作宾
?
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1895年,董作宾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早年辗转求学、经商,好文字、喜篆刻。1924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从王国维习甲骨文。1928年傅斯年招董作宾入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这与董本人丰富的阅历、通晓甲骨文和金石学知识,及史语所选定殷墟作为考古发掘突破口的工作目标是分不开的。8月,董作宾调查殷墟,认为“甲骨挖掘之确犹未尽”,呼吁中央研究院“以科学方法发掘之,实为刻不容缓之图”。10月,董作宾全权负责殷墟第一次发掘。如果没有董作宾多方奔走、私下斡旋,在当时的环境下,中央学术机关想挤进河南是不可能的。虽然第一次发掘方法简单,目标单一,但毕竟开启了殷墟考古发掘的大门。
“后冈三叠层”发现者——梁思永
?
所谓“三叠层”,就是指梁思永在发掘时,采用自然堆积分层的方法,正确地把厚度不一、分别代表仰韶、龙山和殷墟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层区分开,从而确立了三种文化的早晚顺序。如果仍然采用之前水平分层的发掘方法显然是做不到的。三叠层发现之前,学者们对西部彩陶文化、东部黑陶文化以及中部灰陶文化三者的早晚关系众说纷纭,而早晚的年代学问题恰恰是深入研究的基础。梁思永采用正确的发掘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学术难题,这成为了解中国史前文化与历史文化之间关系的一把钥匙。
“土专家”郭宝钧
?
与李、董、梁诸位先生相比,郭宝钧先生应该是边干边学,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土专家”。1893年,郭宝钧生于河南南阳市,1922年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后,任教多年,后转到位于开封的省教育厅工作。1928年,作为河南地方当局代表,又是董作宾的同乡与挚友,他与董作宾到殷墟进行第一次发掘。1930年经董推荐,正式入职史语所,从此踏上考古征程。
“考古十兄弟”
尹焕章、李景聃、石璋如、刘耀、祁延霈、王湘、胡福林、李光宇、高去寻、潘悫
15次殷墟发掘,除了李、董、梁等大家外,尚有他们刻意培养的一批青年才俊积极投身于考古事业,并逐步成为中坚力量,甚至是殷墟发掘与研究的中流砥柱。其中以“考古十兄弟”最具代表性。按当年十兄弟的排序分别是李景聃、石璋如、李光宇、刘(尹达)、尹焕章、祁延霈、胡厚宣、王湘、高去寻、潘悫。他们于殷墟发掘的不同阶段来到发掘第一线,因年纪相近,志趣相投,因而平时工作、学习时也总以兄弟相称。
第三部分:家族的荣光
梁思永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改革家,一代文化宗师梁启超的二公子。梁家在梁启超之前是个普通的耕读之家,到了梁启超,梁家文运勃兴,人才辈出。梁启超从小受父辈悉心教育,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有神童之称。青年梁启超目睹清廷腐败,略强纷至,中国面临亡国危险。他满腔义愤,一心救国。1895年他和康有为一起,组织“公车上书”。竭力用西方资本主义之法来维新救国,促使广大知识分子的觉醒。同时他还是一位勤奋的思想家和学问家。他平均每天写作五千字,落笔成章。在过去短短的56载春秋里,他成为了著述最多的学者之一,其著作数量超过了在他之前的朱熹、王船山等人。
此外,梁启超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一生养育了九个子女,个个成才,其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个院士,其他的子女也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号称“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梁思永先生作为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已经把他全部的生命贡献于这一事业了。正是由于考古学的诞生,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自己的过去,探寻这段历史,找到解释这段历史的方法,就是近一百年来以梁思永先生为代表的考古学者们不懈的追求。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 刘竞希
展厅图片拍摄:刘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