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9日,“学有本原——杨仁恺书法展”在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开展。此次展览由辽宁省文化厅主办,辽宁省博物馆承办。展览旨在展示杨仁恺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缅怀其为中国书法艺术传承作出的突出贡献,进而为弘扬中华优秀书法文化,为当代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借鉴。
杨仁恺(1915.10.1—2008.1.31),是当代著名的博物馆学家、书画鉴定家、艺术史论家和书画家,一生以发现守护研究书画国宝为己任,尤其是发现了《清明上河图》真迹而广为大众所熟知。他撰写的学术研究近千万字,《国宝沉浮录》、《中国书画鉴定学稿》等彪炳史册的学术巨著为业界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杨仁恺先生生前曾任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辽宁省文史馆名誉馆长等职,2000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人民鉴赏家”荣誉称号。他是辽宁文博事业的奠基人,一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播扬,涉猎广泛,著述宏富,为辽宁乃至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杨仁恺先生也是一位造诣高深的书法家,只是其书法为学术声望所掩。他青年时曾接触谢无量、沈尹默、于右任前辈,中年时又时常请教王蘧常、沙孟海、马一浮等先生,深受书法艺术熏陶。他的书法四体皆工,尤擅行草,体出苏东坡书简,意态天成,极具书卷气,在中国当代书坛享有盛誉。虽然先生在书法上功力深厚,却将精力集中投入到书画研究、鉴定工作中,视书法为余事,也从不以书法家自诩。但学术研究的深厚积淀与鉴定书画的真知灼见,成就了杨仁恺先生鲜明的文人书风。正是多年积淀的学识修养滋养了他的书法,使其作品自然清新,气息醇厚,真力弥满,自成一格。
本次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展出104件(组)作品,来自辽博馆藏和杨仁恺家属、朋友、学生的收藏。其中包括杨仁恺的临摹作品、手稿、信札、题跋、自书诗等,展示了杨仁恺在书法上的深湛功力。展出的作品尤为珍贵,真实地反映了杨仁恺先生的书法艺术特色和多年治学对书法的影响。另外,此次展览看点十足,展览展出的杨仁恺先生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作品是杨仁恺先生时年91岁时所书《毛泽东<沁园春·雪>》,创作于2005年,整幅作品气势磅礴,笔力雄健,是杨仁恺大字作品的代表作。展出最早的作品是杨仁恺先生为自己临摹的《徽庙花鸟册》所作的跋语,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字体隽秀,体态婀娜,透露出苏东坡书体的影子。展览中最具感情色彩的作品是杨仁恺先生时年84岁时所作《自书<祝夫人刘文秀八十大寿>诗》,创作于1998年,诗中描述了夫妻二人的坎坷经历和对儿女的培养,诗歌朗朗上口,意味深长,书法疏朗洒脱,展现了杨仁恺先生的感情世界。展览还将展出凝聚杨仁恺40年心血长达42万字的《国宝沉浮录》手稿。该手稿以毛笔竖写,共计537页,反复以墨笔、朱笔、钢笔及圆珠笔写就的眉批多处,记录了杨仁恺先生孜孜以求、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国宝沉浮录》于1991年出版发行,是对清宫散佚书画研究的权威著作,一版再版,影响波及海内外。
第一单元:临池研书
杨仁恺始终从书法史学者和鉴定家的角度临摹书法,对所临作品熟读深思,见解独到,可谓入手高妙。他往往结合自己的研究选择临摹的对象,故而书艺提高的同时,一篇篇立论精确的文章也随之诞生。
第二单元:手泽犹香
杨仁恺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为座右铭,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著述等身的背后,是珍贵的原始手稿。密密麻麻的批注透露出他的思想、情感和智慧,上百万字的蝇头小字,上千页的隽秀笔记,一丝不苟,一任自然,耐人寻味。
第三单元:尺素流芳
杨仁恺的手札或是对工作兢兢业业,对研学孜孜以求;或是谘师访友,激励后学,皆文采斐然,内容丰富,极具史料价值。这些无心于书而书的尺牍,发乎情而止于书,自然流畅,不事雕琢,体现出作者的真心境、真性情,令人神往。
第四单元:品评臻微
1981年杨仁恺受命筹办的“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发端,意义广泛深远。他与辽宁书画界关系密切,对青年书画家悉心指导,品评推介,不辞劳苦。他题跋书画,思维敏捷,提笔立就,辞微旨远,有如宿构,令人赞叹。
第五单元:落纸烟云
杨仁恺的书法初从临习入手,师法二王、欧阳询及苏轼,追寻先贤翰墨中的翩翩风度;复攻汉魏碑拓,取其婉转沉雄之致;其后所书行草尤多,风骨与浑厚兼具;至晚年则笔势奔放酣畅。其自书诗意味隽永,对联秀丽疏朗,榜书遒媚劲健,大字铁画银钩,皆有可观。
展览看点:
1、最大的作品
尺幅最大的展品是作于2005年的时年九十一岁时所书《毛泽东<沁园春·雪>》,该作品为大字行书,横836厘米,纵121厘米,整幅作品气势磅礴,笔力雄健,是杨仁恺大字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2、最早的作品
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摹<徽庙花鸟册>跋》是本次展览中杨仁恺先生最早的作品。该作品是杨仁恺为自己临摹的《徽庙花鸟册》所作的跋语,字体隽秀,体态婀娜,透露出苏东坡书体的影子,可见杨仁恺早年书法功力的深湛。
3、《国宝沉浮录》手稿
该手稿以毛笔竖写,共计537页,分别用纸绳装订为三册,每册以报纸为封面并贴有题签。该手稿于1966年因杨仁恺被误冠以“反动学术权威”而被没收,后来他以“不发还手稿就不下乡”为理由据理力争,才将之挽回。此后二十年中,他用微弱的视力不断删改补充,反复以墨笔、朱笔、钢笔及圆珠笔写就的眉批多处,见证了他孜孜以求、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1991年,凝聚杨仁恺四十年心血长达42万字的《国宝沉浮录》终于出版发行,这部巨著全面研究清宫散佚书画流传历程与历史艺术价值,一版再版,影响波及海内外。
4、最具感情色彩的作品
杨仁恺在1998年84岁时所作的《自书<祝夫人刘文秀八十大寿>诗》,是最让人感动的作品。该作品是为夫人刘文秀八十岁大寿时作的五言诗,描述了夫妻二人的坎坷经历和对儿女的培养,诗歌朗朗上口,意味深长,书法清劲典雅,展现了杨仁恺先生的感情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