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美好的春日暖阳下,位于西安半坡博物馆内的中国博物馆协会西安培训中心迎来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63名讲解员。他们齐聚古都西安,参加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共同主办的“2021年新疆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培训班”,共同学习、探讨提升讲解工作水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途径。
多个民族的学员构成
培训班共有来自乌鲁木齐、哈密、乌苏、和田、哈萨克等14个市地州51处文博单位。学员所属的民族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藏族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学员中,以维吾尔族学员为最多。
丰富全面的理论知识
内蒙古博物院乌兰托娅授课
为了突出新疆博物馆、纪念馆的地域特色,本期培训班对教学主导思想和课程设计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邀请了中国博协理事长刘曙光、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中国博协社教专委会主任黄琛、内蒙古博物院社教部主任乌兰托娅、伪满皇宫博物院副院长张微、中国博协西安培训中心主任张礼智、中国博协西安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希玲等知名博物馆专家为学员授课。全部课程达20多门,代表了当前最先进的理念和实践,引领了博物馆讲解和社会教育的正确方向和趋势,使学员们开阔了视野,明确了重点,更新了观念。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本期培训班的学员们团结互助、和睦融洽,部分学员虽基础较弱,但是他们敢于挑战自我,学习主动性强,刻苦努力。很多学员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学习,花园中、道路旁、宿舍里,到处是他们进行讲解练习、业务学习的身影。
灵活多元的教学形式
本期培训班运用了理论授课、现场教学、主题研讨、展示交流、实践体验、示范观摩、个别辅导、评估考核等8种教学形式,理论课与实践课穿插进行,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如每天早晨,安排了形体、态势、语音,和科学呼吸、发声的基础训练。
在多个重点博物馆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进行的模拟一级接待活动中,学员们参与“角色扮演”教学,接受了贵宾级的“规范接待”。
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学员们体验了“穿汉服学汉礼”教育活动。他们身穿汉代服饰,互施汉代礼仪,仿佛回到了2000年前;在西安半坡博物馆,学员们参与了“史前工场”教育活动,自己钻木取火,自己捶染织物,体验了一把史前时期人们的生活。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则进行了针对不同观众群体讲解的观摩。其中“穿汉服学汉礼”和“史前工场”等尤其受到学员欢迎,大家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在快乐中掌握了组织教育活动的基本方法。
培训班还安排了优秀讲解员在不同场合的示范讲解。同时,根据学员中新讲解员多、基础较薄弱的情况,加大了一对一个别辅导的课时和师资配备,收到明显效果。
培训班结束前的学员才艺展示环节把培训班的气氛推到了高潮。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学员热情主动,纷纷登台献艺,展示才能,用精彩的舞蹈和新潮的歌曲,收获了大家真诚的点赞!
总体显著的培训效果
11天的培训学习,学员们纷纷反映收获丰厚。正如学员代表在培训班结业仪式的发言中说到的那样:“这次培训是苦、累、难,但是收获巨大,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是前所未见的,学习期间也充满了快乐和美好的回忆,所以此行值得!”
4月7日,中国博协理事长刘曙光,陕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利,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玉苏甫江等领导及社教专家、博物馆同行出席了培训班结业仪式。领导们听取了培训班总结汇报,观看了优秀学员的汇报讲解,并给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他们肯定了学员们通过培训所获业务能力上的提升,也向学员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他们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平时工作中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中国博物馆协会西安培训中心 马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