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一个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2021年4月28日,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策划推出《曙光·伟业——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专题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幕。展期将持续至6月6日。
二十世纪初,以民主与科学为基本口号的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在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影响下,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姿态,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本次展览共分六个单元,通过230余幅历史图片及200余件实物展品,以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史、传播史为线索,以近百位风云人物点缀于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凸显这些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内在关联。重点展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下,以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邓中夏、高君宇等为代表的五四一代青年,冲破封建伦理束缚成长起来,在对各种“主义”比较和鉴别中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劳工为伍”,又在“南陈北李”指导与推动下,酝酿、筹备、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为生动诠释此次展览主题,策展人在展品选取上狠下功夫,注重在宏观叙事中突出历史真实的细节,在大格局中讲文物故事。围绕主题,吸取学界成果,同时挖掘馆内外博物馆、档案馆的相关藏品。部分新挖掘的展品对于研究李大钊、陈独秀两位我党主要创始人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为配合展览,天津博物馆遴选了五四时期天津各界在南开学校操场集会的珍贵影像、“救国十人团”传单、于树德和安体诚创办的天津工余补习学校师生合影等珍贵馆藏文物提供展出。天博展出的安体诚文物与我馆藏安体诚文物聚合一起,为观众讲述了这位中共早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成长经历与初心与使命。
展览得到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及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天津大学档案馆的大力支持,湖北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子渝教授、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树远副教授担任学术指导,对展览内容、展品选取、展览说明文字的撰写给与悉心指导,并请北京市第35中学教师结合相关教学从当下中学生接受情况给出意见和建议。
此次展览天博会推出线上展厅,利用新媒体技术持续宣传。我馆与天津博物馆成功合作,促进了天津地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展示与研究。今后我馆继续拓宽思路,创新合作模式,与全国各地博物馆、纪念馆联合举办五四巡展,与当地专家学者交流探讨,广泛搜集相关文物文献,廓清五四运动从北京中心地向各地传播的历史,推动对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内在关联多维度、立体化、细化与深入的展示与研究,更好地传承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讲好党的创建故事,牢记初心和使命。
配图
陈独秀为《青年杂志》创刊号撰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油画《兼容并包》,沈嘉蔚作。这幅油画又名《宽容》,也作《北大钟声》,是一幅描绘五四时期代表性知识分子群像的作品。著名教育家蔡元培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聘请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人物和主张旧学的人物同时讲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画面上的16位学人,从左至右依次是:刘师培、黄侃、沈尹默、陈独秀、胡适、朱希祖、辜鸿铭、马叙伦、蔡元培、李大钊、马裕藻、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梁漱溟、刘半农。
1917年8月9日,陈独秀向蔡元培推荐胡适的函。(原件藏上海市档案馆)
《国民》杂志是五四前夕由北京学生救国会创办的刊物,办刊宗旨有四点:增进国民人格,灌输国民常识,研究学术,提倡国货。《国民》杂志坚持启蒙精神,注重学术研究,杂志封面由徐悲鸿设计,是一个用手掌托着下巴思考的青年人。
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大中专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到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以及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政策,掀起反帝爱国运动即五四运动。图为游行队伍由天安门南出中华门,向东交民巷使馆区前进。
1919年5月9日下午5时,清华学校学生在体育馆召开“国耻纪念会”,图为会后,学生在体育馆前大操场焚烧日货。
“五四”事件发生后,北京大学等校学生组织讲演团,分组活动,每组十人左右,称“十人团”后由北大庶务部主任李辛白提倡改称“救国十人团”,并独自出资刊印“救国十人团”章程,召人民以十为单位组织起来,由十而百而千而万。各地各界人士纷纷响应,十人团的传单被广泛翻印、转载,长辛店、唐山二地的十人团活动成为工人运动的开端。这是当时天津散发的救国十人团传单。
1919年5月19日,北京学生进行总罢课,并走上街头演讲,同时开展抵制日货等活动。随后,罢课在所有重要城市的学校中蔓延开来。学生演讲主要内容有恢复青岛主权,购买国货等。图为1919年《少年》刊登的《还我青岛》演讲漫画。
1919年5月20日《民国日报》刊登的反映各地召开国民大会的漫画《大家救国》。
提倡用国货纸伞的上海博文女校学生。
五四运动使学生主体意识觉醒,“学生自治”一时蔚然成风。这是1919年12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自治会创办的《自治》会刊。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成为所在各省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这是1919年11月,浙江一师等校学生创办的《浙江新潮》创刊号。
1919年4月《北京大学日刊》刊登的许德珩在蟠桃宫讲演《勤劳与知识》白话讲稿。
仿《每周评论》版式,1920年天津创办宣传社会主义的《天津评论》。
《星期评论》第45号刊登的苏俄政府发表的第一次对华宣言全文。
《星期评论》在1920年新年号上刊登诗歌《红色的新年》。
1922年2月6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通告(四)》,公布了该会的藏书目录。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的工人刊物《劳动界》上刊登的漫画。
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周刊》,以长辛店工会的名义出版,印数最多达2万份,后成为中共北京地委的党刊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的机关刊物。
1921年春,陈独秀与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三人重组了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将《广东群报》改版为党组织的机关刊物,重点宣传马克思主义。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田丹